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近观历史文化,自20世纪后半叶起,世界文化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呈现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一种具有开放、互动、多元特征的,能不断扩展的艺术课程,而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主干课程——美术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其研究方向也向这一方向聚焦。21世纪中国的艺术教育在继承全世界艺术教育成就的同时,也必须保持本国艺术教育特色,同时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艺术教育新格局。
新课标从美术到艺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程更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美术教育内容不断更新,如何创新美术课堂,实施新课标的核心观念,是每一个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艺术新课标的革新,需要我们去研读去落实。基于新课标导向,研读新课标的变化。把握好艺术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学科核心素养;关注每学段的学业质量及要求,落实新课标。是新时代所需,是每个艺术老师所需。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的新变化的相关概念研习,如核心素养观、真实性学习观、跨学科学习 观、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等观念。
对有关落实的案例进行解读学习。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老师怎样走向理解性教学等方面的关注。听讲 座、读书籍、看文献等方式。对江南文化内涵与表征的学习研究,概念学习。江南文化素材的收集(聚焦苏州)。描绘江南的诗词、名画家画作、名师名篇、音乐(昆曲)、苏州非遗项目等等。对江南自然环境的关注,素材进行筛选,(可行性、新颖性、创新性)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前期通过文献研究法。
1、确定研究课题,列出文献研究时所需要参考哪些方面的书籍。学习新课标的变化、特点;美术核心素养如何落实等等问题
4. 参考文献
[1]陈永华.重读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 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2(0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周信达.从美术到艺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究[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6).
[4]尹少淳.艺术新课标12议[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6).
[5] 王大根.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j].南京:中国美术教育,2019(6).
[6] 威金斯 ,麦克泰格 .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2版. 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7] 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2版.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8] 王大根.三维目标须以“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来落实[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5).
[9] 赵婀娜,赵婷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n].人民日报,2016(12).
[10] 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5(4).
[11] 多尔 w e.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2] 张华.论学科核心素养——兼论信息时代的学科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
[13]薛娟.智慧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j ].学周刊,2022(11):163-165.
[14]王杰.浅谈小学美术评价改革[ j ].学周刊,2021(34):157-158.
[15]余震球 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36.
[16]尹少淳.头摇尾摆——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 j ].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1):2-8.
[1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4(12):52-55
[18][美]威廉 c .格莱因著,计文莹译.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5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七学期第二——十一周进行教育实习,思考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搜集相关资料与素材; 2.第七学期第十四——十五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3.第七学期第十六周接收毕业论文任务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