菵草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敏感性检测及抗性种群种子萌发特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13 09:53:3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意义:

菵草(beckmanniasyzigachne(steud.)fernald)为一年生或越年生禾本科菵草属杂草,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各省区的水边湿地均有分布,在长江流域及苏南太湖地区危害较为严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菵草迅速蔓延至麦田并已上升为主要杂草,部分田块甚至已成为优势杂草群落。

精噁唑禾草灵为芳氧基苯氧基丙酸酯类(aryloxyphenoxypropionates,简称aopps)除草剂,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问世以来,因其活性高、杀草谱广而被广泛用于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

明确采自14个不同地区的菵草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敏感性水平,发现抗药性种群;明确不同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水势、盐胁迫、ph)对抗药性种群萌发特性的影响。

研究的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采用种子生测法,分别测定采自14个地方的菵草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敏感性;从中选取抗性种群,测定不同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水势、盐胁迫、ph)对其萌发特性的影响。

技术路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选取2013年在江苏采集的多个菵草种群种子,首次较为全面的评价其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药性水平,此为特色之一;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抗药性种群与敏感种群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并据此可对抗药性菵草种群适合度进行初步的评价,此为特色之二。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8月1日-8月7日,收集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种子埋土萌发。

8月8日-11月30日,按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随时记录实验动态。

12月1日-12月31日,数据的整理,计算,分析,根据分析内容,完成开题报告并开始撰写毕业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