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纬度间的底栖动物β多样性特点和机制开题报告

 2023-02-13 09:53:1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解析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因子与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组成和结构特征,以及生物分布规律(格局)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挑战(sala et al. 2000, leibold et al. 2004, maika et al. 2012)。

近年来,对于上述关系的探讨,在溪流生态学研究中,研究者已开始将研究重点从分析环境因子(自然和胁迫因子)与生物群落的关系,转向探寻和揭示对溪流生物群落(藻类、底栖动物和鱼类)多样性、分布和结构特征等起主导作用的空间尺度及相应的环境因子,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地揭示溪流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等的形成机制和退化机理(tonn 1990, poff 1997, allan 2004, johnson et al. 2004, kelly et al. 2011, sorain et al. 2012 ),并为溪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健康的监测与评价(johnson et al. 2007)、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受损溪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方案的设计、恢复效果的科学评价等提供支持和依据(bernhardt and palmer 2011, kelly et al. 2011, paylin et al. 2011, volin et al. 2011)。

溪流底栖动物具有种类多样性高、分布广、易采集,环境指示性好,以及生态功能重要等优点,是研究溪流生态系统与环境变量(自然和胁迫因子)响应关系的重要生物类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空间尺度环境因子与生物种群(群落)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溪流生态学领域,从研究尺度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主要集中在流域、沿岸带和局部尺度来探讨相关环境因子与溪流水生生物的关系,而拓展到区域尺度的研究比较少。

本项目从区域、流域和局部三个空间尺度来探讨溪流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项目所获得数据和结果将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国际和国内在此研究领域的不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八月:① 考察候选溪流样点,确定符合项目研究需要的溪流(包括参照溪流)及采样点位,并完成野外采样。

②钱塘江流域调查样点的数据录入,进行底栖动物室内挑样与鉴定。

九月:① 漓江流域调查样点的数据录入,进行底栖动物室内挑样与鉴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