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农药是人类获得粮食,确保农业稳产、丰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近百年来,农药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确保新开发农药的安全性,同时也为了寻找新的开发源泉先导化合物,当今农药的研究开发也进入了回归自然的时代。由于天然物质源于自然,相对而言,它们与环境的相容性也比较高,而且,也有不少天然物质已被作为农药使用。如何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新的农药化合物,已成为当今农药开发的主题。
从植物、微生物等资源中发掘具有杀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一直是生物农药的研究热点。1989年wi1kins和board报道世界上1389种植物具有杀菌活性。到目前为止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杀菌剂主要有乙蒜素、稻瘟灵、恶霉灵、肉桂酸衍生物(烯酰吗啉、氟吗啉)、吡咯类化合物(拌种咯、咯菌腈)、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啶氧菌酯等)等。日本武田科研人员报道从streptomyces kurssanovii中分离出抗菌素fumaramidmycin。日本学者okada等在榼藤茎藤中分离得到3 个皂苷类化合物。国内近年来, 研究人员对常见杂草及药用植物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刘玉莲等研究报道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姚淑敏等研究证实, 黄芪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比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另外李念等研究对豆科植物红车轴草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3 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文献查阅,确定化合物Ⅹ、Ⅺ、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过国内外多年的努力,已经有大量的天然产物被应用于农药中。
本课题所研究大巢菜为豆科(leguminosae)野豌豆属(vicia),拉丁名为vicia sativa l.,一二年生草本。原产欧洲南部、亚洲西部,目前世界各地都有种植。我国40年代引入甘肃、江苏试种,80年代发展到全国各地普遍种植。大巢菜具有清热利湿、和血祛瘀的功效,可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等。民间药用历史悠久,但对大巢菜化学成分和传统功效研究尚需深入。大巢菜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类型多样,包括皂苷类和黄酮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极具开发价值。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豆科植物大巢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溶剂萃取法(石油醚、无菌水、乙醇),利用体外抗菌活性测试方法研究不同提取物抗菌活性强弱,为后续定向分离纯化具有抗氧化活性单体化合物打下基础。
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大巢菜提取物的制备
称取100克大巢菜干草加入圆底烧瓶中,按料液比1:8分别加入水、石油醚、75%乙醇,在120℃、80℃、90℃左右油浴锅中回流加热8h、4h、4h。将所得粗提物抽滤后,在旋蒸仪上分别以85℃、45℃、45℃左右温度进行旋蒸。称量适当所得蒸发物用dmso配成100,50,25,12.5,6.25的浓度梯度,并对辣椒疫霉、水稻纹枯等真菌采用生长速率测定法进行毒力测定。
4. 研究创新点
以还未有相关方面研究的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以与对农业发展增产有重大意义的抗菌作用为生物活性的主要评价手段,以天然抗菌剂的提取物为目标展开研究,选题新颖科学,既有望为高效安全抗菌剂的研究提供源头性成果,又能为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3.09 查阅相关文献,熟悉相关内容,对植物源天然产物国内外研究方法,研究进展有个大致的了解,借鉴学习,初步拟定实验计划
2013.10-2013.11 熟悉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及实验操作,采用乙醇回流法和溶剂萃取法制备大巢菜各溶剂提取物及对各种真菌的生物测定,并对生测结果较好的粗提物进行多次硅胶柱色谱层析并对各单体进行化学成分、结构鉴定分析
2012.12 撰写论文,提交本项目的结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