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水稻白叶枯病是全球性的水稻病害,也是我国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
目前,中国除新疆、甘肃等尚未发现该病外,各稻区均有发生,以南方稻区的沿海、沿湖、沿江、丘陵和低洼易涝地区发生较频繁[1]。
在我国南方各省水稻主栽区,该病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达10%-20%,发病严重的年份高达50%以上,甚至绝产[2,3]。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目标: 本课题旨在探究水稻水通道蛋白pip1;3调控水稻iii型效应子pthxo1在粳稻水稻品种日本晴上的转运机制进行研究,揭示寄主-病菌-细胞界面识别的作用。
内容:在不同的pip1;3水稻品系上测定pthxo1的转运量,进一步明确水通道蛋白pip1;3参与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新的作用机制。
关键问题:明确水通道蛋白pip1;3与iii型效应子pthxo1的互作机制,以及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避免其他效应子的干扰。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1、水稻白叶枯病菌对烟草过敏反应的测定烟草(nicotianabenthamiana)过敏反应测定:待接种菌株在na平板上培养24-48 h后,刮取菌体,用灭菌水稀释成od600为0.2 和0.5的菌液,用无针头注射器将菌液注入本氏烟叶片背面,24 h内观察并记录结果。
2、水稻白叶枯病菌对水稻毒力的测定在新鲜培养的黄单胞菌平板上,从边缘刮取菌落少许,用灭过菌的无菌水,配制菌悬液,涡旋混合均匀后。
调制od600=0.5,用75%的酒精对剪刀进行消毒,用处理过的剪刀蘸取配制好的菌悬液,接种30天左右的长势良好苗期水稻,剪取新叶旁边的两片叶子,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株苗子接种两张叶片,接种后14天调查病斑。
4. 研究创新点
在不同的PIP1;3水稻品系上测定PthXo1的转运量,进一步明确水通道蛋白PIP1;3参与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新的作用机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明确水通道蛋白PIP1;3能够调控III分泌效应子PthXo1的转运;水稻调控白叶枯病菌III型效应子的转运的机制,并不是直接起调控作用,而是协助hpa1,共同调控III型分泌效应子PthXo1的转运,进一步地调控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机制。
预期进展:2017年12月下旬~2018年1月下旬 种植水稻,完成测定PthXo1在不同PIP1;3水稻品系的转运量以及其他相关试验2018年3月~4月 完成收尾工作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