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应如何在出口市场上战胜日本新干线?——基于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02 08:53: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对外投资及合作也逐渐加深,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基础上,提出了#8220;一带一路#8221;的倡议。中国高铁作为在 #8220;一带一路#8221;的推进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建设类战略产业之一,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广。然而,高铁在出口市场中依然遭遇到了许多挫折阻挠,其中最大的就是来自日本新干线的竞争。

高铁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出口的名片和王牌产品,而日本的新干线作为最早闻名世界的高速铁路是中国高铁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反华态度强烈的日本安倍政府大力扶持日本新干线在中国高铁海外投资项目中,例如泰国高铁、缅甸高铁等,不断与中方进行价格战等恶意竞争,意图压缩中国的外部发展空间,控制中国国家影响力的扩大。中日两国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在高铁出口上竞争的胜负,两国领导人甚至都在出访友邦的过程中主动担当各自高铁的推销大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日两国在高铁出口订单上各有胜负,竞争十分焦灼,可以说当前正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因此,中国政府应该采用什么战略帮助中国高铁打败日本新干线,赢得更大的出口市场份额,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十分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日高铁竞争,对于中国对外投资、经济发展、国家影响力提升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分析角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和日本两国的高铁出口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中日两国在出口高铁项目中的竞争状况以及竞争策略;二是以战略性贸易理论为依据,分析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在wto框架下以合法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国高铁抢占出口市场份额。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和文献综述

(1)背景分析以及研究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兴起并得到了飞速发展,传统贸易理论不能予以合理的解释。以克鲁格曼、布兰德和斯潘塞等经济学家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从而产生了战略性贸易理论。这一新贸易理论以不完全竞争论为基础,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自由贸易的最优性未必存在,政府干预具有其合理性,一国应该通过各种经济政策的干预,培育和扶持本国某些至关重要的产业,即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借此提高国家的整体竟争力。这一理论因较好地解释了当今发达国家间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现象且促进了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而深受诸多学者的肯定,但同时也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批评。

赵璐璐(2011)认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不仅仅是填补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近些年来对于国际贸易新形势解释能力的不足,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在自身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提供了良好的指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在此理论的研究成果,争取能为我们自身贸易发展的#8220;强国之路#8221;建设做好战略准备。然而荆林波和袁平红(2012)认为,战略性贸易理论尽管为政府干预国际贸易提供了理由,但这并不能说明该理论是完善的,在进一步拓展研究中必须注意,战略性贸易理论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主体,以其他国家不进行贸易报复为前提,针对卖方市场进行的研究。徐元康(2014)认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理论上更多的强调政府主动干预,强调政府通过对本国战略性企业的保护来加强对它国的垄断利润进行转移,这其实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攻击性和掠夺性,是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政策理论,虽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但因其苛刻的约束条件、#8220;以邻为壑#8221;的掠夺本质,且与wto主导的公平自由贸易原则相悖,所以在参考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时还需慎重。

近年来,中国在高铁建设和运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杨振华和曹光四(2015)在对中国高铁项目整体出口的现状研究中指出,中国高铁出口更多集中在高铁装备出口,相对高铁装备的产品种类相对简单化和风险可控性强的特征,中国高铁整体项目出口要复杂的多,并存在低成本优势不明显、高铁专利存在隐忧、高铁国际运营经验不足等问题,也给出中国高铁整体项目出口的建议,实施本土化和服务增值战略降低成本,加快高铁专利国际布局解决其专利隐忧,借鉴国内高铁运营经验并参与国际高铁运营合作等。杜晓旭和李钕铃(2016)在中国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中指出,中国铁路运输设备进出口总规模持续扩大,并且新兴经济体逐渐成为我国铁路运输设备的主要贸易伙伴,铁路运输设备产品出口结构也更加优化,中国铁路运输设备出口发展迅速。然而,方妍(2015)指出,从起步时间上看,中国高铁晚于日本新干线40余年,即使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但毕竟运营时间过短,运营经验和安全性遭受质疑,而日本新干线运行半个多世纪来零事故发生,在安全性方面更受肯定。针对中国高铁的冲击,日本在东盟市场上加强高铁输出,在争夺泰国高铁项目时提供利率不超过1.5%的低息软贷款,在马新高铁项目上日本也将与中国展开激烈竞逐。有分析认为,如果中国抢得新、马、泰等国家的高铁订单,将会加强中国与东南亚的联系,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同时中国也会获得更多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利益。这显然是作为资源进口大国的日本难以承受的。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将中日高铁进行对比。综上所述,当前关于中日高铁出口竞争的研究大多都停留在中日高铁之间发展水平、技术差距等的对比上,缺少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对中国政府应该制定怎样的政策体系才能促使中国高铁在出口市场中战胜日本新干线,进行透彻的理论分析和解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0日前: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30日前:阅读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8日前:完成初稿,等待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杨振华, 曹光四. 中国高铁项目整体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j]. 商业时代, 2015(34):133-134.

[2] 杜晓旭, 李钕铃. 中国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23):27-29.

[3] 方妍. 中国高铁出口东盟的机遇与挑战[j]. 商, 2015(25):110-1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