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商业中心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居民生活独具活力的重要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在向更高层次迈进。
商业中心的业态组成、经营规模、目标客户、市场定位等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一、引言二、文献综述三、商业功能特色分析(一)业态店铺组合(二)主力业态分析(三)现阶段功能定位四、消费者分析(一)商圈消费能力分析(二)商圈消费者需求分析五、商业中心发展不足之处(一)商业中心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二)业态组合问题(三)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不足六、升级对策(一)基础设施规划(二)业态新定位(三)功能新定位七、结语八、参考文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新街口商业中心业态组合的合理数量以及比例,以及针对居民的消费需求,合理定位商业中心的消费档次。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Hotelling(1929)指出#8220;同业聚集#8221;现象,解释零售商喜欢靠近与自己经营相同或者相似一商品的其他零售商,从而最大限度的分享各自的顾客的带来的效益;马斯洛(1943)认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谭颖(1998)指出以人文主义观的应用为着手点,从商业步行空间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对在历史中形成的城市文脉符号的保护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了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外部空间形态和环境塑造,从而达到商业步行街设计的人性化 ;郭恩章(2003)指出高品质的城市商业中心空间环境在满足其社会发展功能和文化体现功能的同时,应具有以下的人性化外部特征:易识别性、交通通达性、舒适性、安全性、空间多样性、生态性;金家荣(2007)认为搞好商业布局的综合性,就是提高购物环境质量,减少人、车穿行,同时达到购物和文化娱乐活动并举的目的;杨#8226;盖尔(2010)指出街道中的建筑界面与空间的活力存在直接关系,这些建筑界面的空间特征主要包括边界透明度、街面单元、建筑功能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30前: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写作内容,设计写作提纲,完成开题报告;2、2022.3.18前:实地调研的同时进行相关数据采集,分析各项数据。
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3、2022.4.30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二稿、三稿)、论文定稿、提交外文文献和翻译稿;4、2022.5.25前:根据论文定稿,模拟提问,思考相关问题,准备材料,完成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夏春玉.关于我国城市商业态与立地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流通济,2000,(5):23-25[2]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4[3]何骏.我国城市社区商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26[4]谭颖.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形态及环境塑造--人文精神的复归与文脉主义建筑观的应用[D].长沙:湖南大学,1999[5]郭恩章.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N].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3 -3-15(2).[6]扬#8226;盖尔、拉尔斯#8226;吉姆.公共空间#8226;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7]顾煦.城市郊区化背景下的商业规划政策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8]疏唐昊.南京老城区商业步行街步行空间的评价与构建[D].南京:东南大学,2015.[9]余翊中.南京新百中心店经营策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10]金家荣.关于城市商业规划布局的一些探讨[J].建筑设计与规划,2008,(1):23-24.[11]Fellmarn J,Getis A,GitisJ.Human Geography[J].Dubuque Wm.C.Brown Pulisher,1995:59-90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