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发展转型的加快,经济引擎下移已是不争事实,资本市场开始从市县进入许多有发展前景的乡镇。资本关注的是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乡镇商业价值的提升,而商业综合体是提升乡镇商业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新型城镇化内在承载力的好办法。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很有必要通过商业综合体的规划和建设,来提升当地的集镇建设品位和内涵。
对于乡镇商业综合体来说,业态组合是其规划的重点,业态组合是在综合体开发阶段就要开始解决,要首先确定好综合体的主力店、主业态,然后再采用在各业态间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来最终达到实现各业态优势互补的目的,并使消费者在综合体内享受到优质的完善的服务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那么分析乡镇商业综合体的业态组合,有助于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能有效整合不同业态,促进商贸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让乡镇商业综合体既有区域级商业功能,也有完善集镇配套的功能,符合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导向,可有效提高乡镇和社区群众生活质量。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计划写五个部分。首先介绍绪论;其次介绍乡镇商业综合体商业业态及业态组合理论;然后介绍影响业态组合选择及比例的因素;再然后是乡镇商业综合体及城市商业综合体案例分析;最后是对乡镇商业综合体及其业态组合的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消费者因素对商业业态组合的影响,进行正确的商业定位 ;通过对主力店及次主力店的构成的分析,打造特色、最优商业业态组合。
提纲:一、绪论: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商业综合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研究成果相当丰富。曾坚(2009)从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大量的商业综合体项目,详尽介绍了商业建筑的前期策划、建筑的构成、内部空间的组织以及外部环境规划及交通组织等,从中探索出了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韩冬青、冯金龙(2010) 结合实际案例,从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空间构成、层次类型等方面进行剖析和阐述;王桢栋(2008)对商业综合体的历史发展及外部与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适于我国国情的商业综合体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研究;赵德海(2007)分析了消费者的购物行为遵守最小成本原则,即购物总费用最小,购物总费用包括时间成本、货币成本、精力和精神成本,为商业综合体的布局和经营提出对策;秦陇一(2010)分析了所在商圈内的人口密度、购买力水平、交通状况及场地要求及同行竞争,为商业综合体的选址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国外人士对乡镇商业综合体业态组合发展也做了研究: Hart(2013)亦发现,零售品种(店铺的品种及品质)是小镇商业中心最重要的层面。他还确定了其他维度:气氛(氛围和人们的行为)、可达性(位置和停车的机会)、布局(大小和结构)、外观(建筑、清洁)、非零售活动(休闲服务、体育活动和娱乐)、地方依恋(熟悉、信誉的其他人)和全球印象(喜欢、不喜欢);Nisco(2008)认为,零售业竞争格局的发展意味着零售商需要认识到,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中心的水平,零售业的发展要求业主有策略地计划租户的混合,包括策略性补充租户的招募。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5前:完成开题报告;
2、2022.4.10前: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
3、2022.5.16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二稿、三稿)、论文定稿、提交外文文献和翻译稿;
5. 参考文献
[1] 杨松.北京零售商业业态的发展方向和重点[j].中国经贸导刊,2006(12).
[2] 张奕妍.城镇综合体成商业新领域[n].无锡日报,2014-12-04(010)
[3] 刘婧.商业综合体商业业态的建筑策划与设计[d].天津大学,201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