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作为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的国民经济在近十几年来飞跃发展,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都起着无法替代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而经济成长归根到底是由产业推动的,所以说,作为国家经济基石的产业结构,它的良好发展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并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极其有必要。
尽管江苏省产业经过迅速发展,使得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三次产业的比例更加协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现代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但鉴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表现为现阶段我国服务业发展仍旧相对落后,传统制造业过剩等等,所以在推进调整升级中仍然存在不少困境,因此,推动江苏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供给方面的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从而实现江苏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产业结构广义地来讲,既指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又指某产业内部的行业、企业关系结构,还包括产业的地区分布和所有制性质结构等。而我们这边讲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各行业内部各行业之间和各行业内部各产品之间生产力诸要素及其成果的数量比例关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内外部环境的改变,江苏省的产业发展方式面临着调整,作为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力的产业结构,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成为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从江苏省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到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国面临的困境,再到结合优秀产业模式发展,得到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从江苏产业发展现状来调整产业结构,本文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
首先,为何江苏省的产业结构现状不适应发展,需要调整?其次,江苏省产业结构应该如何优化调整才能适应当前发展?最后,观察其他优秀的国内外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经验,总结出江苏省该如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马晓国(2006)通过对江苏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江苏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大量翔实的研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思路和重要对策,对江苏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认为应该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现代服务业的贡献率。
李传殿(2011)指出江苏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同时还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突出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然任重道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
刘纯彬(2011)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非常丰富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环节上活动的相互渗透、延伸和重组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反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过程实质是价值链分解和重构整合的过程。他认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产业升级很有必要。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撰写方案:
2022.12.1-2022.12.31,撰写、修改、提交开题报告。
2022.1.19 -2022.1.20,撰写引言。
5. 参考文献
[1]马晓国. 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2]李传殿.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探讨[j].江苏社会科学,2011,05:229-233
[3]刘纯彬.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升级[j]. 改革,2011,01:40-4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