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一种复杂,多种因素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持续进行的肝损伤会使肝纤维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或者肝癌。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肝纤维化导致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故肝纤维化是一种极度危害人体健康的临床病症,因此对如何抑制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便成了急需解决的科学话题。
据了解,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经过EMT,静息的肝星型细胞被活化为纤维细胞或者肌成纤维细胞,使上皮细胞失去上皮样形态并获得间充质细胞特性,如间充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的表达增加,并且EMT可被多种信号启动,从而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此外,研究表明硒的人体摄入能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其中硒结合蛋白(SBP1)是较为理想的抑制肝纤维化的含硒蛋白。据报道,在肝癌细胞中抑制SBP1的表达能诱导CXCR4表达的增加并导致了EMT过程的发生。那么SBP1能否作为一个新的抗肝纤维化药物作用靶点?SBP1所调控的EMT又能否有效的抑制肝纤维化?本研究主要围绕SBP1调控的EMT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阐明SBP1调控EMT抑制肝纤维化的机制。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对SBP1调控的EMT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望发现能够有效抑制肝纤维化的药物靶点,从而来抑制肝纤维化。
通过开展有关实验,本人需逐步掌握细胞的传代、细胞的冻存、蛋白质的提取、实行EMT过程及免疫组化等实验技能,了解Western blotting测定蛋白质的原理以及了解免疫组化通过显色剂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并对其进行定性定位分析的原理及思路。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首先根据蛋白质组学以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的结果选取SBP1为目的蛋白,将20只大鼠划分为正常对照组与造模组,造模组用CCl4诱导形成肝纤维化,之后在实验的最后一天,全部大鼠在眼后静脉丛取血,取离心后的上层血清,放于-80℃冰箱保存,取完血后,将大鼠处死,解剖取出肝脏;再对大鼠的血清学指标以及大鼠肝脏组织的羟脯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之后将大鼠肝脏组织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24h,经过相关实验操作后将肝组织空白切片经苏木精和伊红染色(HE染色)和马宋染色(Masson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最后再将提取的组织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得到相关蛋白质的水平。通过研究,预计发现大鼠肝组织SBP1生成减少,所调控的EMT机制让肝纤维化有所改善。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南通大学药学院拥有细胞实验涉及的Scope A1 正置生物显微镜、XDS-1B 倒置生物显微镜、Tanon 5200 全自动化学发光成像分析系统、Western blot 仪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DHG-9146A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HB120-S金属浴等。南通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如:Web of Science、ACS 期刊网络版数据库、Elsevier 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等,为文献查阅提供了便利。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