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主城区道路沿线绿地土壤中Pb和Cr的分布与评价开题报告

 2023-10-26 09:29:5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工业化,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节约了空间和时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又带来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影响城市气候、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等问题。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包括金、银、铜、铁、汞、铅、镉等,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慢性中毒。在环境污染方面,重金属主要是指汞(水银)、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元素。重金属非常难以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选择苏州主城区道路沿线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并采集土壤样品,测试重金属含量,分析以下内容:

测量苏州主城区道路沿线绿地中pb和cr的含量,用gis、gs 作为空间技术支撑,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环境污染程度以及对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 样品处理

去除采集的土壤样品中树枝、杂草、碎石、人为垃圾等杂物,让其自然风干,风干后用碾磨棒将其压碎,过100目尼龙筛,装入样品袋中备用。称取0.2-0.5g土样品坩埚中,用少许水润湿,加入10ml盐酸,放置于电热板上进行低温加热,待溶液蒸发至3ml左右时取下,冷却后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的混合酸体系按1:1:1:1混合进行消解,冷却后移入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备测。同时用超纯水做空白实验。再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出其中的含量。配制各种重金属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检测3组平行后,各重金属含量、空白样含量均取平均值,最终用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土样消解液中重金属含量。

2 数据统计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刘文婷. 扬州市城区道路两侧土壤和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研究[d].扬州大学,2011.

[2] 宗跃光,周尚意,彭萍,刘超,郭瑞华,陈红春.道路生态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3(11):2396-2405.

[3] 吴珊珊. 新疆伊宁中心城区道路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d].新疆师范大学,20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选题:1月。考虑题目意义的同时,根据本人兴趣、基础和条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题目。

采样分析并撰写提纲:2月。采集样品并进行实验室分析。思考并攥写论文提纲,分为几个部分或几个层次。

数据处理与初稿攥写:3月。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完成初稿攥写。写作过程中要继续搜集、补充材料,写作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文字简洁、通畅、无错别字。凡引用文字、数据注明出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