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情绪劳动”作为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后的第三类劳动形式,改变了人力资源管理之劳动价值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呈现出繁荣景象,其中服务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需要较高情绪付出的工作岗位。在这种岗位上工作的员工不仅需要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付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要付出情感上的努力,即“情绪劳动”。农村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奋斗在服务群众的最前端,承担着促进农村基层社区和谐稳定发展的艰巨任务。他们不仅面临着具有不同需求的村民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的困扰,同时也面临着组织内部各种考核的压力。因此,农村社区基层人员是情绪劳动要求较高的岗位,情绪劳动作为农村社区基层人员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价值需要引起农村社区基层人员的重视。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目前,随着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政权治理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服务意识和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基层人员素质能力的高低、作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基层政府执行力的强弱;基层人员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基层群众的感受,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以家乡以及附近乡村的村委会作为实例进行研究。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分析构建了农村社区基层服务人员的情绪劳动解释维度,展现不同的情绪劳动强度;通过spss软件分析情绪劳动与服务质量的关系,构建情绪劳动强度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关系模型。最后,本研究根据分析结论对农村社区基层人员服务质量的提高提出相关建议。
本研究框架拟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思路如下: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情绪劳动、基层人员服务质量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确定本文的研究视角并为后续问卷的设计、改编及论文的写作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研究视角和分析工具。
4. 参考文献
[1]张伟. 公共服务视域下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s省农村信用社员工情绪劳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2.
[2]伊丽娜. 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2.
[3]钟泽琪. 情绪劳动对基层公务员服务导向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11月10日——2024年12月10日:联系专业实际热点,寻找自己的兴趣相关方向,查阅资料,最终确定题目;
(2)2024年12月10日——2024年1月31日:精选至少20篇参考文献,并撰写20篇读书笔记;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