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国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到2020年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89%。国家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政策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提出对其建立保护区。2008年,国家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强调要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随着城市日益飞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在不断加快,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重视,前所未有的破坏”阮仪三教授用这句话来概形容目前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现状。”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已经刻不容缓。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是苏州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的缩影。街区内河街格局保存完好,江南风貌留存至今。街区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处、省市级文物古迹100多处,城墙、河道、桥梁、街巷、民居、园林、会馆、寺观、古井、古树、牌坊等100多处古代城市景观风貌基本保持原样。1986年平江历史街区被列为绝对保护区;2011年被列为国家4a旅游景区;2022年入选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以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的方式,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处理。在扎根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取解析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基因,分析现存发展问题,并总结归纳其文化基因基本类型,以探索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措施,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和更新提供更多思路和经验。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⑴ 文献分析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调查的方式,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搜索,并以文化基因和历史文化街区为关键词查询到相关文献近50篇,其中重点整理学习约20篇相关文献,整理资料并对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基因研究进展,同时本研究通过查询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和保护的实际案例,进而对其成功原因进行分析,寻找本文研究问题突破口,为论文研究奠定基础。
4. 参考文献
1. 阮仪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m],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2. 百度百科. 平江历史街区词条
3. 吴秋林. 文化基因新论:文化人类学的一种可能表达路径[j].北京:民族研究,2013,(6):64.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1-2周(2.20-3.3):任务书提交
2.第3周(3.6-3.10):论文前期研究
3.第4周(3.13-3.17):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