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背景下我国媒体的媒介融合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9 22:55:5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早在2005年著名学者蔡雯在《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 --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中就明确提出了#8220;媒介融合#8221;这一概念,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成为学界和业界研究的热点,在当下媒介融合也已经成为中国媒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趋势。传统媒体纷纷建立门户网站、开设官方微博等新媒体,积极创办和发展新媒体,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但是成效甚微。特别是在后PC时代,移动互联网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脑似乎已经成为传统媒体,#8220;手机屏#8221;上的信息传播战如火如荼,如何在受众的指尖下获得一席之地成为媒体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2015年,李克强总理又在两会上提出#8220;互联网 #8221;概念,再次引发新一轮的媒介融合讨论。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政策层面,成为媒体建设的焦点和主要任务,足以显示媒介融合研究的必要性以及重要程度。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移动互联背景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1.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2. 新媒体的特点(以微信、今日头条为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最早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契尔#183;索勒#183;浦尔在其《自由的科技》中提出,#8220;传播形态融合#8221;即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一种聚合行为。随着新媒体对传媒业影响的不断加深,很多学者都对媒介融合现象进行分析,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乔治#183;肯尼迪、章于炎、弗里兹#183;克罗普合著的《媒介融合:从优质新闻业务、规模经济到竞争优势的发展轨迹》,通过对亲历媒介融合影响的媒介从业人员的访谈,并结合当时较为成功的坦帕模式等进行案例分析,认为媒介融合通过对资源的多次利用,能够产生竞争优势,表明媒介融合是传媒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但是媒介融合并非一种形态的媒介取代另一种形态的媒介,在《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中,加拿大学者罗伯特#183;洛根认为,#8220;对于#8216;新媒介#8217;而言,旧媒介扮演双重角色。他们构成#8216;新媒介#8217;浮出水面的背景,同时又为#8216;新媒介#8217; 提供内容#8221;[1]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消失,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会推动传统媒体向更好的方向进行转型,同时传统媒体又为新媒体提供优质的资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月19日-1月30日

一、移动互联背景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2000字)

1.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马雪健,刘颖,陈捷琪.后pc时代:我们正经历着什么[j]传媒观察.2015(11):11-13

[2] 王荣.媒介融合战略发展新趋势:移动新闻是新闻的未来[j]新闻知识.2015(10):61-64

[3] 郑潇,胡悦.#8220;壹读#8221;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用户思维呈现探析[j]新闻知识.2015(10):65-6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