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作为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健康、城市能见度以及区域气候变化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不利影响。
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作为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复杂多样,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各种燃烧过程(如机动车尾气排放、生物质燃烧、工业排放等)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二次转化。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气颗粒物中oc和ec的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健康效应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中oc和ec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oc和ec的浓度水平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以南京北郊地区为研究区域,以夏秋季为研究时段,通过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oc和ec的浓度水平、时间变化特征、粒径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
1. 主要内容
-分析南京北郊地区夏秋季大气颗粒物中oc和ec的浓度水平,并与其他地区和不同季节进行比较。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模型模拟和结果分析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文献调研:系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大气颗粒物中oc和ec的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健康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2.研究区域概况调查:收集和分析南京北郊地区的气象数据、污染源分布、人口密度等相关资料,为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提供基础数据。
3.样品采集:利用大气颗粒物采样器在南京北郊地区进行大气颗粒物样品的采集,并记录采样时间、气象条件等相关信息。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针对性强:针对南京北郊地区夏秋季大气颗粒物中oc和ec的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综合性强: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模型模拟和结果分析等,以期全面、系统地研究南京北郊地区夏秋季大气颗粒物中oc和ec的污染特征。
3.应用性强: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王倩,陈长虹,王红丽,等.基于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的石家庄市秋季大气细颗粒物化学组分及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2019,40(12):5327-5337.
2.白志鹏,张瑞芹,冯银厂,等.西安市秋季大气细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碳的污染特征及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2020,40(02):580-589.
3.丁涛,王式功,silver j,等.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水平及来源[j].环境科学,2017,38(11):4425-443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