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降雪作为冬季东北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电力供应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精准的降雪预报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降雪带来的损失。
因此,开展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预报研究,提高降雪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降雪预报一直是气象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降雪预报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尤其是在数值预报模式应用、统计预报方法以及预报技术改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我国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历史气象观测数据、再分析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等,采用mos法构建适用于该地区的冬季降雪预报模型。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东北地区冬季降雪特征分析:收集整理东北地区多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的降雪观测数据,分析降雪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降雪量、降雪日数等的区域差异和变化趋势。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整理数据:收集东北地区近年来冬季的降雪观测数据、再分析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等,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例如缺测值填补、数据插值、标准化处理等。
2.分析降雪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东北地区冬季降雪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以及主要影响系统,为降雪预报模型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3.筛选预报因子:根据气象学原理和相关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对降雪有潜在影响的预报因子,例如温度、湿度、风场、气压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mos法应用于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预报,弥补了传统统计预报方法和数值预报模式在该地区降雪预报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提高东北地区降雪预报精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结合多种气象数据,包括气象观测数据、再分析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等,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降雪预报模型,以期提高模型的预报精度和稳定性。
3.针对东北地区冬季降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系统,对mos预报模型进行优化改进,例如,考虑不同降雪类型、不同天气系统以及不同地理环境对降雪预报的影响,以期提高模型的区域适应性和预报精度。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陈静,李佰平,张弛,等.基于micaps4的东北区域客观预报方法释用平台设计与实现[j].气象科技,2022,50(05):770-778.
2.王楠,张博,刘一鸣,等.基于最优copula函数的东北地区降雪量模拟[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22,42(01):8-14 47.
3.张博,王楠,陈晓龙,等.基于气象指数的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21,32(06):16-2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