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舞动天气作为一种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其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预报难度高等特点,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010年2月9日至11日,我国中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舞动天气过程,给当地农业、交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认识舞动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提高对此类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本研究拟针对此次中部地区大面积舞动天气过程开展诊断分析,以期为今后该地区乃至全国的舞动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舞动天气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一直受到气象学家们的关注。
国内外学者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0年2月9-11日发生在我国中部地区的大面积舞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旨在揭示此次天气过程的时空特征、形成原因、物理机制及预报指标,以期为该地区及我国其他地区的舞动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1. 主要内容
1.收集和整理2010年2月9-11日我国中部地区大面积舞动天气过程的相关资料,包括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资料收集与处理:收集2010年2月9-11日我国中部地区大面积舞动天气过程的各类气象观测资料,包括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卫星云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为后续分析做好准备。
2.天气学分析:利用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卫星云图以及雷达回波图等资料,分析此次舞动天气过程的天气学特征,包括其发生时间、发展阶段、移动路径、影响范围、强度变化以及伴随的灾害性天气现象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1.此次研究将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包括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卫星云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从多角度对2010年2月9-11日我国中部地区大面积舞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诊断分析,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此次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
2.在分析舞动天气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本研究将重点关注舞动天气的物理机制,包括动力学机制、热力学机制以及微物理机制等,并探讨不同机制在舞动天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舞动天气的预报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3.本研究将利用数值模式对本次舞动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模式对本次过程的预报能力,并探讨模式预报误差的原因,为改进舞动天气的数值预报提供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陈栋,徐晶,郭品文,等.一次黄河下游“舞动”型道路结冰过程分析[j].气象,2021,47(12):1539-1551.
[2]张琳娜,周庆亮,张宁,等.2018年1月山东半岛一次持续性冻毛细雨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2020,46(09):1191-1203.
[3]李英,王秀荣,张玉玲,等.河北省一次冬季雨雪相态转换及道路结冰过程分析[j].气象,2020,46(03):377-38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