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密集区,近年来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其中低能见度天气频发成为困扰该地区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大气能见度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运输和城市形象,还与大气环境质量、人体健康等方面息息相关。
因此,开展京津冀地区大气能见度影响因素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大气能见度influencingfactors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大气能见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主要内容:
1.收集和整理京津冀地区近年来(如2015-2022年)的大气能见度观测数据、气象要素数据(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和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如pm2.5、pm10、so2、no2、o3等)。
2.分析京津冀地区大气能见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包括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等。
3.分析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边界层高度等)和大气污染物(如pm2.5、pm10、so2、no2、o3等)对京津冀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京津冀地区近年来(如2015-2022年)的大气能见度、气象要素和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
-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异常值,并进行插值处理,以满足分析需求。
2.统计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大气能见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包括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精细化分析京津冀地区大气能见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不同区域、不同季节能见度变化的差异性。
2.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和大气污染物对能见度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气象条件下,污染物对能见度影响的差异性及交互作用机制。
3.尝试构建适用于京津冀地区的能见度预测模型,为regional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和能见度改善提供更为精准的科学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张莹,王式功,张小玲,等.近10年京津冀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7,37(01):119-127.
[2] 马锋敏,雷孝恩,姚青,等.2013—2017年京津冀区域pm_(2.5)和能见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9,39(05):1916-1925.
[3] 李贺,王跃思,苏芳,等.京津冀地区霾化学组分及来源的观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7,37(01):128-13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