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热带气旋作为一种极具破坏力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其生成、发展和路径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海表温度(sst)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太平洋,作为全球最大的海洋,其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乃至全球的气候和天气系统都有着显著影响,尤其对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的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深入探究太平洋海温异常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热带气旋的生成、强度和路径,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更有助于深入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太平洋海温异常与热带气旋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太平洋海温异常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影响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采用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深入探讨太平洋海温异常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太平洋海温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其主要异常模态,并建立相应的指数。
2.分析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包括时间分布特征、强度和频数变化、路径类型等。
3.探讨太平洋海温异常对登陆台风生成的影响,包括生成频数、源地以及生成机制等方面。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结合统计分析、合成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手段,对太平洋海温异常与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利用长期观测的海温数据,例如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的海表温度数据,分析太平洋海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等方法识别出主要的太平洋海温异常模态。
其次,利用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例如中国气象局提供的热带气旋路径数据集,分析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活动特征,包括其生成时间、强度、频数以及路径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创新:
1.在研究对象上,关注登陆中国热带气旋这一特定类型的热带气旋,并将其与太平洋海温异常联系起来,探讨其影响机制,这将有助于更精准地预测和防范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灾害。
2.在研究方法上,将结合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从统计规律和物理机制两个层面深入分析太平洋海温异常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影响,以期获得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3.在研究内容上,将关注不同类型太平洋海温异常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影响的差异,并探讨其预测意义,这将为提高热带气旋预测的精细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段晶, 梁天宇, 冯立成, 等. 2022年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j]. 海洋预报, 2023, 40(01): 1-11.
[2] 李天明, 郑彬, 万齐林, 等. 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概况[j]. 海洋预报, 2022, 39(02): 1-10.
[3] 王晨曦, 张翰, 钟霖浩, 等. 基于era5资料的西北太平洋台风快速增强事件的气候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1, 37(05): 673-68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