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测资料对江苏省2018年1月两次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开题报告

 2024-06-30 23:33:26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暴雪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具有降雪量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对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农业生产等方面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深入研究暴雪的形成机理、预测预报方法,对于减轻暴雪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暴雪作为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一直受到国内外气象学家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气象观测技术的进步和数值模式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暴雪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卫星云图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水汽通量计算、热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方法,对2018年1月江苏省两次暴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两次暴雪过程的天气形势特征对比分析:分析两次暴雪过程期间地面气压场、高空环流场、温度场、湿度场等的演变特征,对比两次暴雪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过程的异同,揭示导致两次暴雪过程天气形势差异的可能原因。

2.两次暴雪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对比分析:利用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分析两次暴雪过程的水汽来源、输送路径、水汽辐合辐散等方面的差异,揭示水汽条件对暴雪发生发展的影响。

3.两次暴雪过程的热力条件对比分析:分析两次暴雪过程期间大气层结稳定度、温度平流、垂直运动等热力条件的差异,探讨热力条件对暴雪发生发展的贡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开展研究:1.数据收集和处理:-收集2018年1月江苏省两次暴雪过程期间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卫星云图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处理,包括缺测值填补、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插值等,为后续分析做好准备。

2.天气形势分析:-利用地面气压场、高空环流场、温度场、湿度场等资料,分析两次暴雪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特征,包括影响系统、冷暖空气活动、锋面结构、低涡切变线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比分析角度新颖:以往针对江苏省暴雪过程的研究多关注个例分析,而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发生的两次时间相近、影响区域重叠但天气形势和影响程度不同的暴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这种研究视角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揭示不同类型暴雪过程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2.研究方法综合:本研究将综合运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水汽通量计算、热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多种方法,从天气形势、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等多个角度对两次暴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力求全面、系统地揭示两次暴雪过程的异同。


3.研究结果服务于地方:本研究区域聚焦于江苏省,研究结果将直接服务于江苏省的暴雪预报预测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陆汉城,周秀骥.中国暴雪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7.

[2] 丁雪香,濮梅娟,司鹏,等.2018年1月江苏两次暴雪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2019,39(06):723-732.

[3] 姚叶青,何金海,王东海,等.2018年1月3—5日江淮暴雪过程多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j].大气科学,2019,43(04):768-78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