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选题意义:
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开始由增产转向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这与我国当下的食品消费需求是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总体的食品消费不论是消费总量、结构还是消费方式上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认识。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开始对中国的食品消费数据质疑。一些学者认为是国家统计局对在外就餐部分的低估(马恒运、张兆瑞,2000)。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生活节奏的加快,城镇居民用于家中做饭的时间日益缩短,人们已从消费数量转向对消费环境、消费便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外就餐的比重日益增加已成为最近几年的主要消费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镇居民在外饮食服务消费由1999年的260.1元上升到2007年的762.9元,增长了近2.5倍(孙香玉,2010)。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着重探究对外就餐与食品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对外就餐成为居民食品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的统计数据中却很少将这部分数据详细具体化。基于此,本课题拟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比在外就餐和在家就餐的差异,包括消费量和消费结构两方面的差异;然后分析在外就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最后探究在外就餐如何影响食品消费结构,进而对农产品的结构调整有哪些启示。
2.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回归分析法
2.技术路线
见附件1
3.实验方案
第一阶段 |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城镇居民在外就餐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特别关注近年来学者对与在外就餐的研究思路方法,并将其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得到一些关于本课题研究的启示。 |
第二阶段 | 进行实地调查,主要选取南京市居民为样本,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收集所需的各项指标数据。接下来,对数据进行有效筛选和整理,并予以归纳。 然后运用Excel等软件对所调查农户的横截面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对应每项研究内容采用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三阶段 | 依据调查结果,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或规律,得出最后结论。 |
4.可行性分析
(1)项目研究的课题可行性:我们确定的项目研究主题与当前在很多领域都具有极高关注度的农产品结构升级的话题密切相关,具有极强的研究意义。与此同时,项目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且研究过程设计周密,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项目研究的技术可行性:通过问卷收集城镇居民个体特征和在外就餐的量化数据,使用spss和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的处理,具有可行性。
(3)调研地点的可行性:调研地点选在南京市,采用实地调研和网上调研同步进行的方式,而且对南京较为熟悉,所以具有可行性。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的创新:目前虽然国内对在外就餐有比较多的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对食品消费量的研究,而很少有对在外就餐与食品消费结构的研究
(2)数据的创新:由于在外就餐的统计数据难以获得,本文拟采用问卷调研来获取数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年12月-2017年2月:开题阶段,确定研究内容及方法,查找大量参考文献,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撰写开题报告;
2017年2月-2017年3月: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同时撰写和提交中期检查报告;
2017年3月-2017年4月:论文集中撰写,完成论文初稿;之后根据老师建议修改论文,并且定稿;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