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沃勒斯坦世界体系中的亚洲贸易地位问题开题报告

 2023-02-06 08:52: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是世界体系理论的第一创始人,他以整个世界体系为分析单位,全面探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认为,在贸易拓展的背景下,由于各个地区生产率和自然禀赋的不同,不同地区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出现了国际分工的萌芽,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洲被认为是处于这一世界市场的边缘地带。但从贸易史的角度来看,历史的真相似乎并不是如此,至少应该分地区进行分析。本选题通过对沃勒斯坦贸易体系理论以及贸易历史的具体研究,具体探究亚洲在世界体系中的贸易地位问题,并且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对于我们今天对贸易史的研究以及运用历史中的经验解决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关于研究背景,主要是对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的了解与学习,以及其他学者对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理解与研究。二是关于亚洲贸易的发展情况,主要包括中国与亚洲贸易的现状和历史脉络研究、明清时代东亚海域的文化交流、亚洲地区的历史、亚洲经济发展的过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理论,沃勒斯坦在《现代世界体系》一书中论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现代世界体系的起源与发展的历程;王鹏主要结合世界体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层次,总结概括了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内容;马明花分经济层面和政治层面论述世界体系,认为在政治层面,多层次的国家体系是现代世界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世界体系在文化层面呈现出了多元而趋同的特征;宣晶研究了沃勒斯坦和阿瑞吉现代世界体系思想的异同,认为两者扩张趋势不同。

关于亚洲贸易的发展情况,尹文会指出中国与亚洲地区的贸易额始终是高于对欧美的贸易额、东亚地区是中国在亚洲地区最主要的贸易地区;松浦章重点分析了明清时期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东亚海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态,考察了以中国帆船为媒介的文化交流的具体形态和情况;罗兹墨菲聚焦于伊朗以西、俄罗斯以南的“季风亚洲”地区,全面详细地展示了季风从亚洲古代至今数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历程;弗兰克把中国置于亚洲的中心,把亚洲置于全球经济的中心,他认为,中国需求白银,欧洲需求中国商品,这二者的结合导致了全世界的商业扩张;滨下武志带着批判的思想重读亚洲经济史,从朝贡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白银流通、通商口岸网络、金融网络形成和发展的角度重新诠释了16世纪以来东亚地域体系与世界经济的演化关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1-2022.11.29,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2022.11.30-2022.3.6,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

2022.3.7-2022.3.13,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4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王鹏.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简论[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

[3]马明花.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