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理由: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第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经济发展中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自2004年起,连续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幅聚焦于#8220;三农#8221;问题。在即将发布的2017年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中,大半篇幅聚焦#8220;农业科技#8221;,这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8220;三农#8221;的重视,也清晰地揭示了历年来#8220;三农#8221;的发展脉络。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内容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我国财政支农补贴资金总量逐年加大 ,项目逐渐多样化 ,补贴的重点已经转接补贴、价格补贴和生产资料补贴,随着财政支农的力度加大,财政支农补贴基数逐年增大,人们也与越来越关注财政支农补贴中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并寻找解决对策和策略。
选题的意义:自我国2004年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在更广泛和更深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中,给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发展滞后等问题愈发凸显。按照我国入世所做的承诺,建立一个#8220;公平、公正、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贸易机制#8221;,要求各方在扩大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进一步规范政府措施和出口补贴,以及提高动植物卫生检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方面必须遵循自律原则。而我国农业在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等方面的劣势制约着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根据加入WTO 的要求,我国必须减少对农业保护并提高市场准入水平,这样一来,国外的一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并会快速强占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对国内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便尽快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
加入 WTO 后,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必须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的有关规定,按照规定政府对农业的国内政策,一类为政府为农业发展提供的各种服务性支出、为保障粮食安全储备而提供的补贴国内粮食补贴、收入不挂钩的收入补贴、自然灾害救助补助等对农产品贸易没有影响,免予削减的#8220;绿箱支持#8221;政策措施;一类为要求逐步削减投入的价格补贴、营销贷款、面积补贴、畜牧数量补贴、生产资料投入品补贴和部分有补贴的贷款项目等容易造成不平等竞争的、对农业政策和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直接而深远影响的#8220;黄箱支持#8221;政策措施。而目前我国国内对农业的支持政策还存在许多农业补贴没有补贴给生产者,补贴给了中间环节,造成农业补贴对象的错位,且农业补贴的结构不合理、不完善;对于能够直接提高农业竞争力#8220;黄箱支持#8221;政策措施投入水平较低。因此财政支持农业要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财政支农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8220;黄箱支持#8221;而多多增加#8220;绿箱支持#8221;,构筑适应 WTO 规则的财政支农投入新格局,为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财政支农补贴是政府利用财政补贴方式支持#8220;三农#8221;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从理论上讲,财政补贴可以促进弱质的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繁荣。财政支农补贴是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支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保证。本文根据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农补贴的支出规模和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的研究,拟探索财政支农补贴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建议和意见,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2)拟解决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文献综述
① 财政支农补贴的必要性
国外对于财政支农必要性的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西奥多#183;w#183;舒尔茨、速水佑次郎与弗农#183;拉坦、盖尔#183;约翰逊。西奥多#8226;w#8226;舒尔茨(1964)在《传统农业改造》一书中指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2月: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确定选题;
2.2022年1月15日前:搜集财政支农补贴的相关资料,填写开题报告;
3.2022年2-3月:广泛搜集与财政支农补贴有关的著作、论文等文献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翻译外文文献,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状况、成果、观点,为撰写论文作前期准备;
5. 参考文献
[1]潘盛洲:《中国农业保护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第12到1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第 2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8到79页 [3]毛泽东著作选读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第796页 [4]邓小平文选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77到78页,第275页 [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第118页 [6]孙潭镇石刚:《现代中国农村财政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45到56页 [7]朱钢:(我国财政支农规模问题分析》,《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10期 [8]陈锡文:《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理论政策实证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 [9]苏明:《中国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现状与政策取向》,《经济纵横》1997年第10、12期 [10]张元红:《财政政策与中国农业的周期性波动》,《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4期 [11] 孙文样蔡防:《我国财政支农经济绩效实证研究》,《财政研究》2005年第11期 [12] 温涛王煌宇:《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模式的经济效应-基于中国1952~2002年的经验验证》,《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10期 [13]杜玉红黄小舟:《财政资金农业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统计研究》2006年第9期 [14] 郭玉清:《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最优规模实证分析》,《财政问题研究》2006年第5期 [15]财政部农业司编著.WTO 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43-64页,第112-127页,第250-262页
|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