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20世纪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而日本动画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本动画作品开始尝试运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深入探索人物内心世界,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的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日本“意识流”动画的类型特征、发展脉络、文化内涵及其社会影响。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意识流”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其在动画领域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意识流”动画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为有限。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从日本“意识流”动画的源流、表现特征、典型案例、文化内涵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全面、系统地揭示日本“意识流”动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1. 主要内容
1.日本“意识流”动画的源流:-探讨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物哀”、“幽玄”等美学思想对“意识流”动画的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对日本“意识流”动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专著、论文等文献资料,全面了解日本“意识流”动画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收集整理与日本“意识流”动画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语境、社会思潮等方面的信息,为分析作品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视角创新:-突破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日本动画整体发展现状或个别导演作品分析的局限,将“意识流”作为切入点,对日本动画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入的类型研究,为理解日本动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2.内容创新:-将日本传统文化、社会心理与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影响纳入研究视野,探讨日本“意识流”动画的独特文化成因,并尝试构建更加全面、立体的解读框架。
3.方法创新:-将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运用,并借助符号学、精神分析、叙事学等相关理论工具,对日本“意识流”动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力求突破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增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谭静,戴晖,黄石生.符号学视角下动画短片《头脑特工队》的叙事分析[j].电影评介,2016(14):78-80.
2. 刘文静.动画电影中意识流的表现形式[j].艺术科技,2017,30(03):158.
3. 赵萌.论动画电影的意识流表现手法[d].山东师范大学,201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