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灰霾天气作为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频繁出现,并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
灰霾天气不仅降低了大气能见度,严重影响交通安全,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灰霾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受污染源排放、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各种观测手段对灰霾天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灰霾天气形成机理、来源解析、预报预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利用相干多普勒测风雷达获取灰霾天气期间高时空分辨率的风场数据,并结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分析灰霾天气过程中风场的垂直结构特征,以及风场与污染物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风场对灰霾天气形成、发展和消散的影响机制,为灰霾天气预报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灰霾天气形成的气象条件分析: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探空数据等,分析灰霾天气发生前后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例如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探讨导致灰霾形成的气象条件。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灰霾天气过程中风廓线的相干多普勒测风雷达探测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灰霾天气形成机理、风廓线雷达探测技术、相干多普勒测风原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其次,将利用相干多普勒测风雷达对一次典型的灰霾天气过程进行观测实验,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风场数据,并结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对灰霾天气过程中风场的垂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利用先进的相干多普勒测风雷达技术,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风场数据,能够更精细地刻画灰霾天气过程中风场的垂直结构特征,弥补传统探测手段的不足。
2.将风廓线雷达数据与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相结合,从多源数据融合的角度,深入分析风场与污染物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揭示风场对灰霾天气形成、发展和消散的影响机制。
3.探讨风廓线雷达数据在灰霾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例如数据同化、污染物扩散模拟等,为提高灰霾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爱霞,徐敬,张雪艳,等.基于wrf-chem模式的徐州市一次重污染过程风场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2021,47(12):1472-1484.
[2] 郭丽君,刘瑞霞,王红,等.基于风廓线雷达资料的郑州市一次重污染过程边界层特征分析[j].气象,2020,46(09):1196-1207.
[3] 刘博,张碧辉,胡波,等.基于风廓线雷达探测的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特征及与污染的关系[j].大气科学,2020,44(03):653-66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