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对交通运输、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冬季雾频发,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研究长三角地区冬季雾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雾的预报水平、减轻雾霾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雾的形成机制、预报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例如,李峰等[1]指出,长三角地区冬季雾的形成主要受大气环流、逆温层、水汽条件和气溶胶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主要内容:
1.收集整理长三角地区冬季雾观测资料、北极涛动指数以及相关气象要素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水量、能见度、气溶胶浓度等。
2.分析长三角地区冬季雾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北极涛动指数的变化特征。
3.分析北极涛动强度与长三角地区冬季雾日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强度北极涛动事件对长三角地区冬季雾日数的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长三角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包括地面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水量、能见度等)和气溶胶浓度数据。
-收集北极涛动指数数据,例如常用的ao指数或nao指数。
-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处理,包括缺测值处理、异常值剔除、数据插值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针对性地研究了北极涛动对长三角地区冬季雾的影响,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2.结合了观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从多角度揭示了北极涛动影响长三角地区冬季雾生成的物理机制。
3.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北极涛动对长三角地区冬季雾的影响机制,为提高长三角地区冬季雾的预报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吴涧,李栋,任宏利,等. 2016年1月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强成因分析[j]. 气象, 2017, 43(08): 922-933.
[2] 黄荣辉, 陈文, 王林, 等. 关于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的一些认识[j]. 大气科学, 2008(04): 692-703.
[3] 杨秋明. 近57a中国冬季雾的气候特征及趋势预测[d].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