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冬季气温作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准确预测冬季气温,特别是延伸期的预测,对于农业生产安排、能源调度、交通运输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拟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发展的ncc二代模式,针对中国地区冬季气温开展不同时效的预测效果评估,以期为提高中国冬季气温预测的准确率和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数值模式技术的发展和计算能力的提升,数值天气预报的预报时效和精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对延伸期乃至季节尺度的气候预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冬季气温这种具有显著年际变率的气候要素的预测。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1.基于ncc二代模式的预测数据和中国冬季气温观测数据,利用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等统计指标,评估ncc二代模式对中国冬季气温不同预测时效(月尺度、季节内尺度)的整体预测效果。
2.分析ncc二代模式对中国冬季气温预测误差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预测误差在不同区域的差异,并结合中国冬季气温的气候背景进行分析。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为主,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ncc二代模式的冬季气温预测数据,以及相应的中国地区气温观测数据。
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格式转换和预处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预测效果评估: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ncc二代模式对中国冬季气温不同预测时效的预测误差、相关系数等指标,评估其整体预测效果。
5. 研究的创新点
1.本研究将着重评估ncc二代模式对中国冬季气温不同时间尺度的预测效果,特别是对月尺度和季节内尺度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预测产品。
2.本研究将结合中国冬季气温的气候背景,深入分析ncc二代模式预测误差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预测误差在不同区域的差异,为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3.本研究将选取多种极端气温指标,系统评估ncc二代模式对中国冬季极端气温事件的预测能力,为提高极端气温事件的预警和防范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陈丽娟,罗京佳,冯娟,等.bcc气候系统模式对中国短期气候预测能力的评估[j].大气科学,2018,42(04):861-876.
[2] 段明娟,陈伯民,周天军,等.bcc_csm1.1模式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回报检验与预估应用[j].大气科学,2015,39(06):1242-1252.
[3] 赵俊虎,苏京志,彭京备.基于bcc-csm模式的中国冬季气温回报试验与预估[j].气象,2021,47(02):204-21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