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船舶交通流特性是水上交通安全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尤其在交汇水域,复杂的船舶交互行为使得交通流呈现高度动态性和随机性,对航行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本研究旨在利用船舶时空轨迹数据,深入挖掘交汇水域船舶交通流的时空分布规律、交汇模式以及潜在风险,为保障水路交通安全、提高通航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目的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水上交通运输量的快速增长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船舶交通流特性,尤其是交汇水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船舶交通流领域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旨在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获取的时空轨迹数据,分析交汇水域船舶交通流特征,识别船舶交汇模式,并对其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1. 主要内容
1.交汇水域船舶交通流特征分析:通过收集和处理ais数据,提取船舶交通流的关键参数,如船舶密度、航速、航向等。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收集研究区域的ais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去噪、插值等预处理,构建船舶轨迹数据集。
2.船舶交通流特征分析:采用统计分析、可视化等方法分析交汇水域船舶交通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如船舶密度、航速、航向等,并结合相关海图资料分析其成因。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时空轨迹的船舶交汇模式识别:不同于传统的基于规则的交汇模式识别方法,本研究将利用船舶时空轨迹数据,采用轨迹相似度度量、聚类分析等方法识别船舶在交汇水域的典型交汇模式,提高模式识别的精度和效率。
2.结合交汇模式的船舶交通流风险评估:传统的船舶交通流风险评估方法往往忽略了不同交汇模式对风险的影响。
本研究将结合识别的船舶交汇模式,构建更加精细化的风险评估模型,以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敬, 郭进, 王党育, 等. 基于轨迹密度的船舶航行模式识别方法[j]. 中国航海, 2018, 41(04): 8-12.
[2] 毛翊超, 吴兆麟, 姚德, 等. 基于改进轨迹密度的船舶航行模式识别[j]. 中国航海, 2020, 43(02): 13-18.
[3] 刘敬, 贾欣乐, 王党育, 等. 基于轨迹聚类的船舶异常航行行为检测方法[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9, 29(05): 10-1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