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众所周知,根据我国经济结构的特点,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高度重视解决的问题,新世纪以来,从2004年到2007年中央连续出台了五个一号文件,主题分别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形势总体趋好,但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农业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题,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积极争取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金融行业长期持续的信贷支持和金融配套服务,然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不能适应我国新一轮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的到来。因此,加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就成为新时期农村建设的重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探讨
1.引言
2.文献综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
国外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shmidt#183;kropp和weires(1987)将农村金融定义为所有农村储蓄、借贷、融资和减少风险的机会以及相关的准则和制度,并认为农村金融市场具有三个功能:一是生产信贷功能,即通过提供生产信贷来提高借款者的生产能力和收入;二是消费信贷功能,即通过提供消费信贷来平稳收入和平滑消费;三是保险功能,即通过提供农户获得信贷的潜在可能性来提高农户应对潜在风险的能力。 adams(1988)将农村金融视为一个系统,提出农村金融系统包括农村金融市场、金融中介组织和金融工具,这个系统必须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中介、储蓄、信贷、汇款、保险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且能长期保持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这个定义承认农村金融市场是一国金融系统的构成部分,因而要受政府和中央银行政策的影响。hermes(2005)等对团体联保的监督机制进行了经验研究,认为团体联保降低了监督成本。thierry van bastelaer(2006)分别对厄立特里亚和南赞比亚的团体贷款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其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jacob yaron(1992)对亚洲四个农村金融机构进行了经验性的回顾,通过检测这四个金融机构的金融政策、操作模式、激励机制和金融表现,说明了社会机制的引入会降低交易成本,并且国家或出资人在支持农村金融机构时应聚焦于机构建设,机构建设的不同常导致不同的结果:有的成为自我维持、自主经营的金融机构,有的则需要持续的补贴,后者往往是由于不注意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激励机制、储蓄动员的加强,而这些方面对于农村金融机制的独立、良好的平衡和自我维持都是至关重要的。
国内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1日前 完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列好写作的提纲。
2022年12月30日前 完成开题报告,提交指导教师。
2022年3月19日前 完成论文的初稿,等待老师的指导,并作调整、修改。
5. 参考文献
[1]蔡昉.三农、民生与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陈雨露,马勇.中国农村金融论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3]陈宜民,邢衍栋.农地产权分类与资本化:枣庄农村土地经营收益权抵押贷款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