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货膨胀可以说是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只要有经济增长,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不一定给经济带来的都是危害,但学者和专家研究的当然是它带来的危害及治理对策。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国内经济飞速发展,同时通货膨胀也在加剧,发生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金融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核心,亦无法避免收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研究通货膨胀对银行业的危害及治理对策,不仅有利于中央银行准确的把握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势,而且有助于减少货币政策的过度波动和维持货币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其不仅与我国经济能否稳定快速持续增长联系在一起,还与我国人民的福利水平有联系。目前,通货膨胀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银行、和企业甚至个人的广泛关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通货膨胀会对各方面都有影响,本文从银行业这一微观角度,主要研究通货膨胀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对我国银行业的危害,并且辅以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和实证基础,对通货膨胀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进行探究,并为银行业应对通货膨胀这一经济现象提出政策建议。其中包括对通货膨胀概念及起因的阐述,还有通货膨胀对银行业各种业务的影响的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经济学派对通货膨胀有#8220;货币说#8221;和#8220;物价说#8221;两种定义方式,前者侧重货币供应量的超额供给,后者侧重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而发展中国家对于通货膨胀的看法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一般理解为:物价总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1]。
价格学派#8221;如保罗#183;萨缪尔森等人的观点则侧重通货膨胀造成的后果,即把一般物价水平出现持续性,普遍上涨的过程称之为通货膨胀。对于中国这样的市场经济转型国家,根据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结果来界定是否发生通货膨胀可能更有利于准确地反映现实经济情况。[2]
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作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3]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30前完成论文选题
2022.12.30前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22.3.15前完成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1]张娉研,柳欣.《我国通货膨胀与粮食价格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2011 (3):16-20
[2]伍海华.《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pl75-197
[3]姜晓兵.《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策略分析》.《财政与金融》.2009年第3期:24-2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