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贸易的国际化及其扩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及其发展前景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东盟(即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于1967年,由十个国家组成,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缅甸、柬埔寨、老挝和越南。这些国家都与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友好的关系,同时也是我国与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伙伴。东盟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联盟,其贸易关系也日益密切。为此,我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我国-东盟自贸协定》,并于2003年正式生效。协定的目的在于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便利化,从而促进两者以及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一个亚太地区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经合组织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以此来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由于rcep协定的签署,我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且形成了一条紧密的贸易纽带,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1、我国与rcep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现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和贸易互补
支持产业链深度融合和贸易互补的观点在文献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例如,魏文君,胡颖(2023)认为,通过在区域内实现贸易的互补性,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国际化,推动区域内的农业现代化进。因此,政府应该加强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拓展贸易合作领域,以实现贸易互补。在提升产品附加值方面,肖玉婷等(2023)指出,在rcep框架下,我国应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以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加强农产品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活动,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试图调研发现我国与rcep国家间农产品贸易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概况和我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现状以及影响,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5. 工作计划
1)查阅与农产品贸易、贸易便利化、rcep协议等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