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
(一)研究的现状1.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红传播研究倾向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红传播,是随着网红的出现而产生的。
我国学者黄芙蓉将网红传播作出如下定义:“网红传播是以网红人群为中心,向大众进行传播的一种方式”[1]。
黄芙蓉从网红传播的定义出发,阐明了网红传播的主体与受众,并点明网红传播具有中心辐射式的传播特点。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引言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红传播开始兴起,受到大众欢迎,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红传播凭借其引导力、传播力,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红传播的正向能量,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避其负面效应,本课题致力于对网红传播的负面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网红传播负面效应产生的原因,尝试给出建议,为网红传播的良好发展提供借鉴。 一 关键概念界定 (一) 网红传播概念界定 学者殷俊将网红定义为:“网红”是指将网络作为成名原始渠道的人,即“网络红人”,是特定社会条件和人的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这一定义揭露了网红的形成条件和起源,有助于我们对网红进行宏观上地理解。我国学者黄芙蓉将网红传播作出如下定义:“网红传播是以网红人群为中心,向大众进行传播的一种方式”。黄芙蓉从网红传播的定义出发,阐明了网红传播的主体与受众,并点明网红传播具有中心辐射式的传播特点。本研究将采用这一观点,视网红传播为网红人群向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网红传播的负面效应,即是网红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的负面影响。 二 本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 (一)网红传播案例选择 本课题的案例将从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引发人们普遍关注,产生严重负面效应的网红传播案例中选取,如“机智的党妹”在旅顺博物馆跳宅舞,抖音up主“大logo”在其视频中传播奢靡思想等典型事件。 (二)网红传播的背景、现状即发展 在纸媒时代,互联网还不够普及,凤姐,犀利哥等人通过文字报道,图片描述等方式成功走红,其形象深入人心,为受众带来消费价值。而随着互联网的发端,移动终端的普及,走文化娱乐路线的王思聪、游戏竞技类“网红”智勋、美颜装扮类网红李佳琦、靠原创才艺搞笑的“Papi 酱”等网红正在以日新月异的方式走红,家喻户晓。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网红传播迎来了飞速发展。“网红”正从最初的低俗化、同质化逐渐向个性化、原创化方向发展。同时,网红传播人数激增。网红从最初的芙蓉姐姐,犀利哥等一二人扩展到微博博主 papi 酱、药水哥等诸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网红”这一职业。网红传播使人获得人气、流量后,可以进行流量变现操作。这种低投入、高收入的赚钱方式让更多人趋之若鹜。 网红传播的平台也有了显著地发展。以哔哩哔哩为例,从形式上看,B 站更偏向于长视频平台;但在内容上,B 站无疑是 UGC 与平台内容提供并重,并在逐步扩大自己规模,使自己从二次元小众平台成长为综合性视频网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B 站俨然已经成为众多人的“精神家园”,积累了大量年轻用户,成为诸多网红进行活动的平台,为网红传播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的沃土。此外,抖音短视频于2016年上线,它突破了以往静止的图片文字搭配形式,用新颖的短视频视听方式去传递信息,受到了大批用户欢迎,在以往的视频中多以横屏为主,抖音的竖屏界面使用户更加方便直接接受信息。与过去长时间的视频相比,短视频制作更加的方便,内容更加精简,用户的主动参与意愿更大。许多网红,例如大logo、 徐勤根等人热衷于在抖音平台上发布视频内容,进行传播活动。网红传播得益于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而茁壮成长,逐渐在互联网生活中扎根,占据一席之地。 面临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冲击,社会竞争也日益激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剧增,没有过多的空闲时间来娱乐消遣,此时关注网红,并与网红进行互动成为了一种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手段。受众对新媒介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闲暇时间就上“网红”直播平台,借助对“网红”的消费来实现一种情绪宣泄,当精神得到了释放后,他们便有了快乐或者共鸣,这也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分享欲和传播欲,引得越来越多的人群直接地或间接地关注到网红传播。 目前,网红传播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网红类型开始多样化,但鱼龙混杂;内容快餐化,无营养,有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倾向;初步建立追求经济效益的网红经济模式,运作资本化。为此,有必要对网红传播加以整治。 (三)网红传播负面效应的表现 1.在行为上:以 B站平台中的网红up主机智的党妹为例,其因为在旅顺博物馆穿lo群跳宅舞引发极大争议,两度道歉但网友仍不买账。官媒点名批评这种行为,怒斥表示:“民族的伤痛和屈辱,绝不是网红博眼球的工具。”在党妹在旅顺博物馆前跳宅舞的事件中,其行为是极其恶劣的。网红不顾历史,在旅顺博物馆前大跳宅舞,为了赚取利益,博取眼球,获得关注,是不尊重历史,与爱国爱党向违背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对爱国主义的践踏。此外,在博物馆这种严肃的场合,行为举止理应周到合理,党妹的行为公然践踏了道德底线,违背了公序良俗。 2.在思想层面上:吃播类博主大logo的视频播放量、点赞量都非常高,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视频内容大多是带有炫富意味的视频,视频大多带有以高额价格为主,夺人眼球的标题,例如“788/半个蜜瓜”、“88000块香格里拉总统套房”等,他利用大众的好奇心理,将视频定位在高档、奢侈的餐厅,获取高额流量。这些以奢侈生活为卖点的炫富类短视频,背离了社会责任,频繁展示令人纸醉金迷的内容腐化社会风气。 3.在传播内容上:各类传播平台中常常出现“擦边球”行为,在虎牙平台的舞蹈分栏区,随手一点便有面容姣好的女主播映入眼帘,频频摆弄身姿,摄人心魄。此外,另有一些价值观扭曲的内容出现,虎牙直播莉哥在直播中以嬉皮笑脸的方式游戏国歌,将国歌作为自己所谓的“网络音乐会”开幕曲。事件一经反映,引起轩然大波。但凡一个知法、守法的公民,都明白国歌不可作为娱乐的玩物。而于道德层面,国歌作为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是神圣的、庄严的,不可侵犯。 (四)网红传播负面效应的危害 对受众而言,网红传播的负面效应是不可避免的。在网络时代,很多年轻人看到党妹的视频后,难免被引导不尊重历史,不去在乎历史,不利于形成爱国爱党的正确价值观。穿着日本的制服在象征着沉重历史的博物馆前跳舞,也是一种对革命先烈的亵渎行为。若不及时处理,会引起跟风者的盲目追随行为,导致对先烈,对历史的二次伤害。当然,这仅是众多“网红”乱象中的一个缩影。“野蛮生长”的网红们哗众取宠,触碰红线,在公众平台做出错误示范,甚至是传播各种低俗、虚假等荒谬内容,最终必将助长人们扭曲的价值观。同时,大量的不健康信息,侵蚀青少年思想,将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在人群中传播,引发人们的奢靡之风,浪费行为。面对着网红传播中的色情诱惑,男性青少年看见网上如此多色情文化,容易激起男性的荷尔蒙,最终步入犯罪的道路;女性青少年看见其则会进行一定的模仿,最终会遭到家人、朋友等的唾弃,甚至可能会导致自杀。部分 “网红”由于受到直播擦边球所带来的巨额利益的引诱,触发一连串的不良社会现象。一些觉悟能力低的公务人员,沉迷于一些诱惑性的网红传播中,置自身职责于不顾,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初衷。 我们需明白,倘若任凭无原则、无底线的网红传播侵略人们的精神世界,势必会塑造出空虚的生命个体与灵魂。这些将如同社会蛀虫,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经络中,蚕食着我们的精神净土。而无序的网红经济,也将进一步扩张地盘,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带来较少的社会收益,不利于社会良性运作。由此可见,网红传播中的负面效应,对个人,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长期的,隐式的,危害巨大。 (五)新媒体环境下网红传播负面效应的治理措施 1.把控源头,根除弊害。把控源头,即从网红传播负面效应的产出方面进行治理。只有从根本上把控住网红传播内容的产出,引导积极向上、优良的健康内容,否定消除那些不健康、不道德的内容,网红传播才会朝着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对此,政府可通过立法规范,奖励健康正当的网红传播,惩罚规制消极的网红传播。而网红传播主体自身要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法律意识,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守住道德的底线。 2.层层把关,多加防范。要矫正网红传播的负面效应,网红传播中要受到层层的审查,使网红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又不失灵活的控制。各平台要发挥好自身的监管作用,建立合理的监管措施,确定合适的监管频率,将随机审查与固定审查相结合,保证网红传播过程中不失去控制,即使突发未曾发现的网红传播负面影响,也能迅速及时地作出反应,维持正常健康的网红传播。 3.提升意识,自觉反思。要矫正网红传播的负面效应,仅仅依靠政府管理和平台监管显然是不够的。要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红传播环境,受众必须要自发的拒绝那些不良的网红传播内容,不给它们生存的土壤,要自觉地提升道德意识,让负面效应的影响不再从自身扩散。 结语 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网红传播负面效应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人们能够利用网红传播进行合理地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的信息交换;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网红传播负面效应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抵制诱惑的能力与意识,导致网红传播的负面效应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为此,笔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预计解决的难题: 1. 对网红传播负面效应内容的收集与分析 2. 对网红传播案例的分析结果的整理 |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法
技术路线: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现有的文献资料;
2、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样本收集与分析;
3、与指导老师讨论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