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新时代新需求下,车站功能已从交通转换的单一性趋向城市公共生活、文化融合、商业等空间的集成性,具有提升周边用地价值、提高空间效率等潜力意义,站城融合作为新理念、新模式对铁路交通枢纽站的公共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南沿江城际铁路是江苏省首个自主主导投资建设的高速铁路项目,不仅是江苏省域内一条东西向快速交通走廊,也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路。
线路始于南京江宁,始发南京南站,途径镇江句容、常州市金坛区、武进区,无锡江阴市、苏州张家港市、常熟市,止于苏州太仓市。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本课题从文化融合的视角出发,以城际铁路站公共广场这一类型空间为对象,进行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将重点放在地域文化和植物设计的融合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将站城融合理念与城市绿化合理构建,激发城市活力、融合城市文化、满足交通集散功能,实现铁路交通枢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城市景观构建。
难点:课题实施过程中将对沿线各场站所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研究,特别是高铁场站区域城市控制性详规研究。
从项目场站规划与所在区域城市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商业配套的关系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上进行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目前,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铁路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内铁路客站站城融合设计、建设趋势已愈发明显。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对于场站交通设计的理论、设计流程、评价方法等研究均相对较少,亟需对站城融合背景下的铁路客站交通组织设计理论与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站前广场属于大型公共建筑集散广场的一种。
4. 研究方案
(1)文献研究法认真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铁路站前广场及站城融合理论的分析,整理归纳,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依据,对比分析国内外现状,吸取教训并总结经验,结合该课题本身的背景条件进行研究和探讨。
(2)案例分析法结合现有的铁路站前广场实际案例,对比该课题所研究的句容站前广场,从项目场站规划与所在区域城市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商业配套的关系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上进行分析。
(3)经验总结法在导师的指导下,以电子地形图、卫星地图及网络查询的资料,结合现场照片与文字为基础,提出场地内需要保护利用的积极因素以及需要消除或减轻的消极因素,结合学习案例的经典手法,提出优化建议,理论与实际结合。
5. 工作计划
第1周:根据选题要求进资料归拢、查询与收集第2周: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撰写开题报告第3周:研究电子地形图,并查找相关设计案例第4-6周:进行方案构思、提出概念设计并进行初稿设计,以手绘草图形式体现初稿设计,依据指导老师的提出的建议从专业法规、方案合理性、文化展示、施工可能性等角度出发严格修改。
第7周:中期成果汇总及总结第8周:设计方案定稿并进行鸟瞰图的绘制和局部调整。
第9周:进行方案分区放大详图、竖向设计及种植设计第10周:进行重要节点效果图的绘制,并进行方案的局部调整第11周:进行铺地、亭廊等小品的细部设计,并进行设计报告的撰写第12周:细化和深化方案设计,进行a0展板和a3文本的设计工作第13周:完成毕设硬件或图纸验收、论文评阅、答辩资格审查及规范化检查等工作第14周:完成答辩及评分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以工业遗产保护为导向的无锡市运河公园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和谐之城,文明地域——栖霞山风景区周边地块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人文荟萃,醉美栖霞——栖霞山风景区周边地块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基于文化融合的城际铁路站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站站前广场为例开题报告
- 城市更新中的站城文化融合研究——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站前广场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文化融合引导下的城际铁路站前广场景观设计——以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站为例开题报告
- 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景观优化设计开题报告
- 南京市城市家具设计导则——鼓楼主城区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 南京市城市家具设计导则——仙林主城片区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 南京市城市家具设计导则——栖霞主城区应用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