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课题背景:
栖霞山风景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面积约 825公顷,紧贴仙林副城,距离市中心仅 22 公里。风景区北临长江,沿江西望燕子矶,东眺龙潭,是南京佛教文化和六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地块位于栖霞山风景区西侧入口处,紧邻南京绕城高速,倚靠栖霞山地铁站出入口,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约为2.77公顷。本次设计应挖掘南京栖霞山地域文化特色,探寻景观设计新思路,以服务和提升栖霞山风景区发展建设为主旨,弥补景区不足,增加相应服务设施,缓解景区人流压力,合理布局相关功能需求。
2、意义: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一)关键问题:
1、文化探索与契合
收集栖霞当地的文化习俗传统,探索其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发掘其百年的特色传统活动,结合自身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及手段,配合其毗邻栖霞山风景名胜这一优势, 打造出具有观赏性、实用性、能够吸引游人的景区广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生态化设计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城市广场是城市不断发展的映射表现,我們回看其进程发展,会发现这是人类文明生活方式的写照。从人类活动方面来看,城市广场不仅仅满足了城市居民需要进行户外活动的需求,更是充当了大型聚集场所的功能;从景观设计的方面来看,由于城市广场娱乐性、高密度性、聚集性等特点,让它成为了一座城市必要的基础设施,这也意味着,这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从城市形象方面看,城市广场是城市名片,同时也承载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扬的功能。城市广场的设计与该地区的文化与艺术紧密结合,同时给予城市功能性场地,充分发挥其重要价值
关键词:生态化、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海绵城市”
4. 研究方案
1、在对场地进行调研、查阅过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之后,了解到广场设计的重点,结合栖霞山风景区当地的历史文化、宗教礼仪特色,提出设计的主题和初步的设计想法,将自己的设计愿景和文化理念融入到广场设计中去,了解广场设计的重点,在解决景区的人流压力的同时景区的服务功能不与宗教文化、红叶特色相冲突,并对初步的设计构想再进一步深化。
2、营造自然式的的城市广场,与栖霞山风景区的氛围相契合,多运用红叶树木,种植挺水植物,在广场中打造小型的自然湿地,因地制宜的打造具有栖霞山风景特色的城市广场。发挥其位于交通干道、商业中心、风景名胜区旁的地理位置的优势,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3、在广场中设置百余车位,解决交通的拥堵问题,在广场的设计过程中在解决车位安置,机动车行驶路线与人流的路线规划问题。
5. 工作计划
第1-4周:根据选题要求进行资料归载、查询与收集
第5-6周:撰写开题报告,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第7-8周:研究电子地形图,并查找相关设计案例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以工业遗产保护为导向的无锡市运河公园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和谐之城,文明地域——栖霞山风景区周边地块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人文荟萃,醉美栖霞——栖霞山风景区周边地块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基于文化融合的城际铁路站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站站前广场为例开题报告
- 城市更新中的站城文化融合研究——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站前广场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文化融合引导下的城际铁路站前广场景观设计——以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站为例开题报告
- 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景观优化设计开题报告
- 南京市城市家具设计导则——鼓楼主城区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 南京市城市家具设计导则——栖霞主城区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 南京市城市家具设计导则——仙林主城片区应用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