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的上升,上市公司的数量近年来出现了较大的增长,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比较晚,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在法律、法规、监管系统等各个方面都不够完善导致上市公司内幕交易愈演愈烈,并且呈现多元化趋势,内幕交易已经上升为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矛盾。内幕交易严重违反了#8220;公开、公平、公正#8221;的原则,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投资秩序,损害了中小投资者权益,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道德修养以及社会发展进程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干扰到我国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严厉的监管和打击,对维护资本市场的繁荣和稳定,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首先梳理了目前关于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的现状和研究成果,详细剖析了内幕交易的各个要素。然后以时代大股东内幕交易掏空上市公司,重组如儿戏主业混乱为例,深入了解内幕交易的具体内容。接着分析内幕交易行为产生的原因,内幕交易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内幕交易防控的对策建议。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现状 四、上市公司内幕交易要素 (一)内幕信息的分类 (二)信息敏感期定义 (三)内幕信息知情人(内幕人员)的认定 五、内幕交易典型案例及其分析 (一)重组如儿戏 时代大股东内幕交易掏空上市公司 (二)案例分析与各方观点 六、内幕交易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市场信用缺失 (三)股权高度集中 (四)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五)激励与监督机制的匮乏 (六)信息披露不完善 (七)证券民事责任制度不完善 (八)监管不力 七、内幕交易的特点分析 (一)上市公司内部人员及其股东公司或者子公司的高管进行内幕交易 (二)国家公职人员卷入内幕交易,以权谋私,信息腐败 (三)内幕信息多层传递,呈扩散趋势 (四)内幕交易主要集中在并购重组、#8220;高送转#8221;环节,同时呈现多元化趋势 (五)内幕交易手法多样化 (六)某些特殊主体利用职务便利和自身优势,反复进行内幕交易 八、内幕交易的防控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内幕交易防控制度体系 (二)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 (三)加大内幕交易行为的法律责任 (四)完善内幕交易行为民事赔偿制度 (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实施举报奖励制度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boubacaretal.(2011)利用加拿大上市银行为样本,发现上市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出售自己银行股份获取超额收益,并且这些交易一旦被公之于众将会对上市银行股票价值产生重大影响。
tavakoli et al.(2012)利用美国证券市场中进行内幕交易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内幕交易对市场投资者的影响,结论发现,进行内幕交易的内幕交易人能够获取未来预期的超额收益,尤其是当公司经营者和董事作为内幕交易人时这种超额收益更加明显。
aboody et al.(2005)同样认为私有信息是内幕交易获取超额收益的源泉,研究发现存在于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进行内幕交易所获取的超额收益也越大。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分析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现状及内幕交易危害性
5. 参考文献
[1]Ball,R.and Brown.P.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punting income numbe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aearch,1968,6(2):159-178 . [2]唐齐鸣、张学功.基于内幕交易下的中国股市量价因果关系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5,(6). [3]唐齐鸣、张学功.内幕交易与证券价格的有效性[J].南方经济,2006,(2). [4]张学功.内幕交易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实时监控[C] [5]唐雪松、马如静.内幕交易、利益补偿与控制权转移--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9,(1). [6]唐雪松、马如静.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对代理成本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8,(3). [7]Hu J ie and T H Noe.Insider Trading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J].Journal of Bankingamp;Finance.2001(25):681-716
|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