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市场需求与管制放松的刺激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成为国际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点和核心业务之一。就我国而言,随着外资银行在国内开展业务限制的减少,中外银行的竞争将全面展开。这对于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即资产负债膨胀式经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已是大势所趋。
中间业务不需要动用银行的资金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并具有可为客户提出多样化服务,增加银行资金流动性、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营效益等众多优点。但由于中间业务的发展对银行的资源利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管理方式不同于过去的存贷款业务,对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以及还有与之相适应的内控体系。因此,研究中间业务发展策略问题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Benveniste 和 Berger指出,通过拓展表外业务的方式,商业银行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完成提高银行风险分担机制的效果,正是因为银行的风险管理与银行的中间业务活动相关,此种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能够减低商业银行的风险。从本质上讲商业银行管理和经营的正是风险,所以说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主动性会因为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而得到增加。商业银行交易类中的金融衍生型中间业务产品的发展动力可以由这理论所解释。
崔艺耀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之中,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但也获得了相应的机遇,机遇与风险二者相生相随,在危机中规避风险,可以促成银行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彭军指出,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层次依然相对较低,业务产品种类依然相对较少,只有在控制好风险,才能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提升中间业务对利润的贡献。此外,郭田勇研究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问题之一是没有一套合适的定价机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 参考文献
[1] 郭成报. 基于因子分析的银行绩效实证研究[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2] 李文军,陶宗武.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制约因素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10(07)
[3] 鲍静海,江涛.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分析[j]. 南方金融. 2010(0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