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苗期低磷胁迫下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总磷含量的关联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16 09:37:4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大豆是全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人类植物蛋白和油分的主要来源。

而且大豆中的异黄酮对人类保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大豆的产量很低,大豆从生长发育到成熟收获需要多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实习拟通过低磷对照实验获得与大豆耐低磷显著关联的功能位点,将获得的位点与前人结果及生物信息学的功能注释综合比较后挖掘大豆耐低磷的优异候选基因。

进而培育磷高效作物品种,提高土壤磷素的利用效率,从根本上解决磷缺乏问题,降低大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现代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案:由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提供的211份来自不同生态地区的栽培大豆,这211份自然群体进行水培实验,营养液配方采用1/2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

挑选大小一致、健康饱满的大豆种脐朝下放入盛有蛭石的花盆中进行萌发,在幼苗的第一对真叶长出之前(约5~7天),将其移入20 l的塑料水培箱中,用1/2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培养。

磷由kh2po4提供,设置低磷处理和对照,处理中缺少的kh2po4用等量的kcl代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采用了较大的样本(211个)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实验室加密的SNP标记,且表型数据与基因型数据利用GAPIT软件进行了关联分析。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2017.9 -2017.11豆子萌发、移苗、水培、取样、称样2017.12-2018.3 磨样、消煮、测磷含量2018.4-2018.5 数据收集、关联分析 预期结果:获得大豆耐低磷相关候选基因,预测最优组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