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飞天梦”始终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向天发问”突出了中国人向往蓝天、向往自由的渴望,也凸显了中国伟大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科技探索进程的突飞猛进,激发了新一代中国人壮志凌云的热血斗志。本次创作的作品名来源于中国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其本意在于追问宇宙本源、自然天道,诗里描绘了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表达了屈原先生追求真理的勇敢探索精神,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伟大精神,具有非常美好的寓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深深感动着我,航天从我幼时的认知里便是非常浪漫的一个职业,因此想要以此为主题进行本次的中国画毕业设计创作,致敬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
此次创作是人们对天空宇宙发出疑问,探索宇宙奥秘的趣味场景,体现了人们对星辰大海的好奇与向往,希望能够在此次创作中实现将宇宙广阔与隔空对话的美好画面相结合,千年天问终将一朝圆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将鼓励我能够在探求真理,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在研究中,将个人对于想要表达对象的思想意蕴融入到中国画创作作品中,形成碰撞与融合,产生新的审美意趣和精神内涵。使客观和主观有机融合,接近生活,追寻个性,摆脱套路化、程式化的绘画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创作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对于体会中国画中对画面素材的取舍表现,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2.在研究中,更加细致、清晰、精确地观察世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将造型、透视、虚实和空间的知识用于中国画创作。对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其他优秀作品进行学习和推敲,认真研读并从中提高自己对创作的感悟于理解,扩展自己的知识空间并用于自己的创作中,达到“ 师造化,再造化”的学习效果。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调查取材法:通过初步的构思,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根据自己的创作思路进行收集相关素材,拍摄照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筛选,确定好创作主题,选择符合主题的素材。
(2)资料收集法:对中国航天成就及古代相关神话人物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归纳,了解与挑选之后,对自己的创作想法加以调整与修改。调查和研究两者的特点与文化,最后确定创作主题。
4. 参考文献
[1]谢赫.古画品录序[m].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一).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2]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课题进度安排
1.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9周前:毕业设计开题。
2.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11周:任务书下达。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