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文化市场相当活跃,电影、电视等,尤其是网络,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方式和多样的阅读方式对传统的图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21年国民阅读每年平均每人阅读书籍不足五本,远低于排第一名犹太人的66本。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1.12分钟。碎片化阅读、浅阅读和微阅读逐渐改变了传统纸质阅读方式,成为年轻人的重要阅读方式。我国重视阅读,但随着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阅读正如聂震宁所说,“阅读的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功利化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目的: 苏州作为地域文化的中心,历史遗产之丰厚、文化底蕴之深邃、文化内涵之博大,为国内同等城市所少见。大约在东汉以后,吴越地区书风气盛行,尤其是苏州阊门地区,优秀人才、优秀文学作品不断出现。苏州书院、书坊众多,也是状元频出之地。而现代化的苏州,已丢失了那种浓厚的文人气息,专为贩书的书店渐少,而吸人眼球、供人打卡的网红书店频出,实体书店的职能发生转变。人们对纸质阅读的兴趣日益减淡。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苏州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是状元多出之地,书法家云集于此。而阊门刻书藏书天下闻名,书坊林立,而今却不可查,唯有阊门街道上的吴门书道馆收藏了众多书法家的作品。现代人的阅读现状已脆弱不堪,在新媒体势不可挡的发展下,数字阅读大行其道,纸质书的独特气质更应被人们感受到。无论是静夜青灯下的掩卷长思,还是午后斜阳中的品茗赏读,纸质书的存在总能提升阅读的仪式感。
苏州当今最受欢迎的书店沦为网红打卡之地,新华书店成为了充满教辅的教育基地,许多专注阅读的独立书店却少有人到访。但是在城市的某些角落,我们还是能看到有人捧着一本书在专注的阅读,在苏州图书馆的报纸阅读区,许多老人手捧报纸在认真阅读;在儿童图书馆的一角,儿童手捧一本童话书在认真阅读。在钮家巷的一隅,一位近百老人守着一家一百多岁的书店,有全国各地的读者为求一本书而来。有一家为专供人们需要书籍的二手书店,随便进店逛逛便能发现惊喜。但是不应该仅仅只有这些人在阅读,需要更多的人重视起来纸质阅读的不可替代与重要性。
预期目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络上搜索相关文献论文,在前期了解中国阅读现状,苏州文化的传承,苏州阅读的现状。
实际调研法:去各个独立书店,阊门,苏州图书馆等地实地考察拍摄。
4. 参考文献
[1] 冯贤亮.读书、养心与立品:晚明江南的士人生活[j].历史教学问题,2020(5):
13-24.
[2] 汪长根,王明国.论吴文化的特征 --兼论吴文化与苏州文化的关系[j].学海,2002(3):85-91.doi:10.3969/j.issn.1001-9790.2002.03.01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10-20--2024-10-28,定大主题,查阅先关文献资料,和老师探讨,定结构
2.2024-10-29—2024-11-1,写开题报告
3.2024-11-2--2024-11-3,进行第一次踩点,看素材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