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醇在葡萄上的残留检测与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13 09:53:2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种植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而病虫害己经成为阻止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防治病虫害最好的方式与方法应还是传统的化学药剂,也就是传统的农药技术。农药可以有效的对病虫害进行控制,是目前以及未来最有效、同时也是最经济的手段,更是今后防治病虫害的最有力武器。化学农药能够防治病、虫害及消灭杂草,保证农作物的增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广泛和大量使用,导致大量农药残存在环境和生物体内,包括农药及其有毒代谢物和杂质。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保证农产品质量,但同时也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农药使用所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等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近年来因农药中毒而引起的危害也再进一步扩大,过度使用而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也将会使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

戊唑醇(tebuconazole)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化学分子式为c16h22cln3o,分子量为307.8184。该药剂为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是新一代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的特点,主要通过抑制真菌体内甾醇的脱甲基化,导致生物膜的形成受阻而发挥杀菌活性。主要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能防治多种锈病、黑穗病、褐斑病,灰霉病、白粉病和梨黑星病等多种病害。戊唑醇的广泛应用使其残留研究愈加必要。本课题对戊唑醇在葡萄上的残留动态研究,评价其在葡萄上的消解趋势、残留水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药剂在水果类作物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为该药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于戊唑醇在小麦、水稻、玉米、香蕉、梨等上的残留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hplc-uv)、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 gc-ecd)、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dspe-hplc-ms)、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等,常采用溶剂提取、液液分配和吸附剂净化的前处理方法。对于戊唑醇的残留动态研究研,国内外学者利用gc、hplc等检测技术对戊唑醇通过叶面喷雾种子处理等方法使用后田间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陈莉等利用hplc检测研究表明戊唑醇在苹果上的半衰期为10.8~ 12.5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2~16.4d;王继军等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戊唑醇在花生及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86~4.12d和10.31~11.44d;唐光辉hplc检测研究表明戊唑醇树干注药后戊唑醇在花椒树体内残留期较长。孙明娜等使用气相色谱检测法表明了戊唑醇在葡萄中的半衰期为9.8~12.2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2~17.3d。国内外的一些列研究都说明戊唑醇的残留研究十分重要,对戊唑醇在不同地点、不同作物上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建立戊唑醇在葡萄果实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析方法,研究在戊唑醇在葡萄上的残留量和消解动态,为戊唑醇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内容:建立戊唑醇标准曲线,通过在葡萄果实和土壤进行添加回收实验确定样品处理的方法,将田间试验采集的样品通过有机溶剂甲醇提取,二氯甲烷反萃,旋转蒸发进行浓缩,再用甲苯定容,用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器检测,最终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评价其在葡萄上的消解趋势、残留水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对葡萄果实及土壤进行添加回收实验,使用甲醇提取,二氯甲烷反萃,旋转蒸发进行浓缩,再用甲苯定容,用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器检测戊唑醇在其中的残留量和消解动态。

技术路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采用甲醇提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 GC-ECD)测定葡萄果实及土壤中的残留情况,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有效地研究戊唑醇在葡萄上的残留动态。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8月9月 戊唑醇检测仪器条件探索;

9月10月 戊唑醇添加回收率测定;

10月11月 戊唑醇田间样品处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