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棉铃虫的为害与治理现状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实夜蛾属,是农业上所要防治的重要害虫。转基因bt棉使用前,化学防治是棉铃虫的主要防治手段,但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给环境以及人畜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并且使棉铃虫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得到快速发展(马喜宁,2012)。随着表达cry1ac蛋白的转基因棉花在我国大量种植,棉铃虫的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吴孔明,2007)。但在室内已有用bt毒蛋白筛选出抗性水平高达3000多倍的棉铃虫高抗品系,因此,抗虫棉的进一步发展将面临着潜在的抗性风险(邹朗云等,2012)。
bt毒素能够杀灭许多重要的靶标害虫而对多数非靶标生物包括人类无害,而转bt基因作物为人类带来了众多的利益,包括一般杀虫剂的使用降低、自然天敌的保护、一些害虫种群的区域抑制、增加作物的产量等,而这些利益却逐渐被bt抗性的演化所削弱。高剂量-庇护所策略在为减缓bt抗性的环境下被施行,这一策略要求在bt作物附近种植非bt作物,以通过在以非bt作物所组成的庇护所内为敏感成虫提供非bt作物来增加其后代数量,促进其与抗性个体交配并将抵抗性显性度,最终影响抗性基因遗传的可能性(gassmann等,2009)。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探究并阐明显性抗性品系ay2适合度代价,并以此为根据针对性的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来减缓田间种群对bt作物抗性的产生,将显性抗性的适合度代价模型与田间抗性治理相联系。
2.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课题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棉铃虫cry1ac显性抗性品系ay2在常规棉花适合度的研究。具体为模拟田间环境检测显性纯合品系在常规棉花上的适合度代价,检测其适合度代价的显隐性,将显性抗性的适合度代价模型与田间抗性治理相联系。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4. 研究创新点
先前有过一些Cry1Ac隐性抗性品系对常规棉适合度的研究成果,但对显有关非隐性的适合度代价知之甚少,而对于指导高剂量-庇护所策略的使用方面来说,非隐性适合度代价可以通过筛除庇护所内的杂合子极强的降低抗性等位基因,因此适合度代价的显性度非常重要。本实验通过探究Cry1Ac显性抗性品系对常规棉适合度来丰富有关适合度方面的基础理论,并指导田间抗性治理措施的制订。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研究计划
2013.42013.7 在南京六合田间种植常规棉株;
2013.72013.9 检测ay2和敏感品系scd在常规棉叶和棉株上的生存率,发育历期和蛹重;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