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收获方式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10 17:04: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生菜是叶用莴苣的俗称,属菊科莴苣属。

为1~2年生草本植物,其质脆,味甜,风味好,营养丰富,是除了豆类蔬菜外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一种速生蔬菜,既可生食,又可炒食或做汤,深受人们喜爱,与番茄、黄瓜并列为温室无土栽培3大菜类[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优质生菜的需求增加,生菜的栽培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研究不同收获方式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菜的形态、生理、品质指标的测定,优选出生菜合适的收获方式。

二、研究内容生菜的营养品质可以从地上部糖类、蛋白质、维生素、花青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来评价,安全品质主要以硝酸盐含量来评定。

设置不同的割茬方式实验组以及不割茬的对照组,测定生菜的形态、生理、品质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不同收获方式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情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将生菜安置在相同的环境(相同温度、湿度、光照、相同基质配比等)中共同生长。

通过对比试验,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测定各组生菜的形态、生理、品质指标,以最终选出最佳的收获方式。

二、技术路线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不同收割方式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处理↓优选出最适收获方式↓结果与讨论三、实验方案1.实验材料生菜品种:奶油紫翠(由江苏农科院提供)2.测定指标形态指标测定:鲜重、根重、株高、根长、干重、单叶重、叶面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国内外对生菜的产量和品质的相关研究主要着眼于几个主要的影响因子,如光(温室大棚内日照的强弱光、植物工厂内的led灯光)、养分(化肥、营养液)、基质、贮藏保鲜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而播种、采收的不同时期、不同方式等对生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相对来说则研究成果较少,尤其对采收的不同方式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方面的研究有所欠缺。

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生菜的食用习惯和食用方式不同于其它叶菜类,无论是炒食,还是用作蔬菜沙拉等原材料来生食,都是不需要底部和根部的,所以在采收时无需刻意保留生菜的完整性。

摆脱了传统实际生产中的对生菜生长成熟后一次性采收的思维定式,通过对生菜的多茬收割方式的研究从而优选出生菜最佳的收获方式,具有相当大的应用意义和应用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一、研究计划2015年3月2015年4月 课题选定、搜集相关资料、阅读文献、制定实验方案。

2015年4月2015年9月 播种、育苗、定植,开始正式实验,收集数据。

2016年2月2016年6月 分析整理数据,撰写论文,进行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