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9年完成的《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把'湾区发展计划'列为空间总体布局协调计划的一环,并提出四项跟进工作,即跨界交通合作、跨界地区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和协调机制建设。201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马兴瑞在广州会见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全面提升合作水平,深化投资贸易、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教育人文、自贸区建设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粤港合作。2017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签署仪式。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该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凭借着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体制叠加等方面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的潜质,未来有望建成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相媲美的第四个国际一流湾区。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集聚作为基本研究对象,收集2008-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及其他3大湾区面板数据,基于面平滑转换模型(pstr)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大湾区区域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同时通过过去10年数据,结合其他3大湾区历史发展趋势,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出分析。
《2017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深圳-香港作为“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二,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众多领军企业,如华为、腾讯、中兴、万科、格力、顺丰、大疆等。区内各城市均有明确的定位。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集群优势明显,均打造了自身的优势产业,不同的城市之间形成了密切的产业分工合作关系。粤港澳大湾区有深莞惠、广佛肇、珠中江三大产业圈,同时以香港—深圳—广州纵轴贯穿,各自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创新,集聚合力,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优势。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历史、地域优势,政策及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城市间相互联系的紧密性,因此其他国内城市群的金融集聚结论往往不能直接借用,因此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往往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同时,作为国家大力推进的战略层面的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成果将备受各方关注,通过数据及结合其他三大湾区的发展趋势,可以大致推测出今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金融集聚的理论支持
对于金融集聚问题,国外学者主要从规模经济理论和金融地理学理论的角 度对金融集聚动因进行了研究。kindleber(1974)较早地对金融中心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他们均指出金融中心的存在拉近了货币持有者和货币需求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改变了区域货币转移的空间范围和流动方向。上世纪九十年代davis(1990)研究发现,在部分大城市中,金融企业都倾向于集中在某一区域,他认为这种现象是金融产业的一种属性。porteous (1995,1999)、 martin (1999)、 thrift (1994)、 corbridge 、 thrift、 martin (1994)认为信息流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 而金融业也可被理解为“高增值”的信息服务业。gehrig(1998)用市场摩擦理论证明了金融集聚与相邻区域内金融分散趋势并存。黄解宇(2008)写道,地理因素仍然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不对称信息、非标准化信息和地域依赖。而金融地域运动理论为金融集聚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针对金融集聚形成动因问题上, 黄解宇(2011)提出: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伴随物, 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且金融本身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金融集聚,而金融成长至高级阶段成为经济主导与核心, 其对经济的主导性促进了金融集聚。在黄鹏翔(2018)的金融集聚研究综述中,其总结分析得出,正是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金融机构为了获得其所带来的好处而选择集聚在一个区域。
2.金融集聚对该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人将从统计学角度出发,使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来考察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同时收集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的历史发展历程资料及数据,作简单分析对比,透过其发展模式及对比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湾区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使用时间序列平滑转移回归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后续的发展进行预测。作为国家大力推进的战略层面的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成果将备受各方关注,因此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往往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通过对比分析,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在发展初期绕开其他湾区走过的弯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湾区金融业发展之路。
5.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z].2019-2-18
[2]周伟杰.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d].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9.
[3]温世彬.“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发展研究——基于swot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