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因素及预测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4 21:52: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谣言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口口相传,而是更多的借助网络这媒介 进行传播。与传统谣言相比,网络谣言不论是传播速度还是传播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中都有其身影的存在,网络谣言的泛滥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不断探寻网络谣言的形成规律,分析现实生活中出现网络谣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来防范和治理网络谣言,从源头上解决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为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要想使网络不至于成为人们发泄情绪、误导人们选择的非理性空间,而是真正成为一个能够促进 社会进步、思想稳定以及个人发展的平台,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和引导,还需要广大网络技术人员、监控人员以及各种媒体的共同努力,更要提高网民的素质、建立应对机制、加强媒体自身把关人的作用,防止网络谣言的出现,促进现实问题的顺利解决。因此,研究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及治理对策这一课题,不仅有助于提高网民的法律意识,提升网民的社会责任感,规范网络媒体和网民的传播行为,为政府科学有效的防范和治理网络谣言提供帮助,而且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在研究自媒体时代的特点以及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谣言的生成条件与传播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结合典型的网络谣言实例以及国内外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模型的方式分析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最后提出了对于网络谣言传播治理的期望。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自 2010 年以来,国内学者还渐形成基于我国特有网络环境的谣言传播模型体系。沈超等首次从系统论视角对网络谣言话题扩散和网民群体行为交互进行了协同研究,将二者作为网络谣言传播核心子系统,对谣言传播和演化起到决定

作用。而环境、资源和目标三个处于辅助地位的子系统,对两个核心子系统的协同运作也会产生影响,其系统架构如图 2 所示,经演化,该系统在无监管情况下较易产生网络谣言和行生话题,且通过网络服务商的监管能够显著降低传谣者比率。此外,姬浩等和兰月新分别以结构方程 sem 和微分方程为基础构建了网络谣言情绪化信息传播模型和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模型,二者均以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结合模型仿真结果对我国互联网谣言监管提供了新对策。也有一些学者以我国特有的微信平台上的网 n 络谣言为研究对象,其中覃志华和刘咏梅考虑到微信谣言传播的特性,将公众用户从微信个人用户传播网络中分离区分两层网络谣言转发阈值差异,构建微信谣言传播两层网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19年2月-2019年3月:阅读资料,并写出论文大纲;

2019年3月-2019年4月10日:根据大纲,搜索数据,写出论文初稿;进行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论文进度,重点解决疑难问题;

2019年4月11日-2019年4月30日:反复修改论文初稿,并着手论文写作工作总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g.w.奥尔波特,l.波斯特曼.谣言心理学[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13. 2.

[2]张晶.网络媒体传播虚假新闻的法律规制[j].法制与社会,2008(1).

[3] 刘俊杰网络谣言的传播及其治理[j].南都学坛,2013(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