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功率匹配的分布式交易供用电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23-08-03 08:57: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分布式交易(dstributed tansaction)是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和终端用户的天然权利,2017年已经得到国家能源局的相关文件的支持,同时部分省份也确定了试点用户展开分布式交易的试点工作。

但是之前的分布式交易是电量层面的交易,事实上并不一定能够实现电能的就地就近平衡,如白天发电出售给用户晚上用电,在之前的政策规定中是可以成交的,但实际上并未实现分布式发电的就地消纳。

因此研究考虑功率平衡的分布式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供用电策略,实现就地消纳问题。

本课题的难点就在于过网费用的核算问题。

首先是《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中规定,电网可以收取过网费,并且要保障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输配电服务质量、负荷供电可靠性,以及发用电计量和电费收缴等额外服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用户侧负荷模型:文献[1]按照用户响应特性将与互动的需求侧资源分为三类:1)可削减负荷,可根据供需对其进行部分或全部削减;2)可平移负荷,其受到生产工艺或生活流程的限制,需要对其进行整体平移[2];3)可转移负荷,其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所需要的总电能不变,但各时段的用电功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3]。

文献[4]对上述的负荷分类重新整理,提出了三类负荷在不同情况下的功率。

光伏出力模型:文献[5]建立了arma 模型和马尔科夫链模型对 30 kwp 的光伏电站短期出力进行直接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但是该模型只适用于晴天的出力预测;文献[6]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方法对光伏出力进行预测,考虑了影响光伏出力的主要因素,但模型预测时需要根据天气条件来划分子模型;文献[7]提出了一种加入天气预报信息的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发电预测模型,有较高的精度,但是也需要根据天气、季节因素划分子模型,实际使用中不方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研究分布式能源发电模型,包括光伏发电模型和风力发电模型。

研究用户和电网的售电价格模型,研究在不同时段的售电报价及其机制。

研究包括用户和电网各类主体的收益模型,考虑各类主体在收取过网费情况下的收益结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2周 理论调研和资料收集,通过论文的阅读,加深对过网费问题和分布式交易问题的认识。

3-6周 根据任务书梳理框架体系、建立模型。

学习分布式能源发电的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