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2011年7月,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提出“专精特新”。2018年以来,随着中美贸易竞争加剧,我们在部分技术和领域被“卡脖子”的现象愈发凸显,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战略意义重大。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将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年3月全国两会,“专精特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且成为反复提及的热词。2022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认定标准。自今年“专精特新”进入“两会”后,各地扶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频频出台,一条明确的“专精特新”发展路径呈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中小企业应该走“专精特新”之路成为从政府到企业界、投资界的共识。
“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专精特新企业的科创属性极强。科创属性强主要体现在技术领域与科技研发两方面,其中技术领域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分成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章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首先,介绍esg表现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历程,然后介绍研究esg表现对专精特新企业绩效具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后阐述一下研究思路。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方法通过搜集、鉴别、整理以往的文献,形成对已有事实的一系列科学认知。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整理,深入了解专精特新企业esg表现和企业绩效的相关理论知识,形成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并在总结中发现现有文献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中的不足,从而确定研究目的与创新之处。
4. 参考文献
1 陈收,邹增明,刘端.技术创新能力生命周期与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2):72-78.
2 董志勇,李成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j].改革,2021(10):1-11.
3 高杰英,褚冬晓,廉永辉,郑君.esg表现能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吗?[j].证券市场导报,2021(11):24-34 7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2024学年第7学期17-19周,第8学期第3-6周:进行资料收集及前期研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论文有关的中外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综述,撰写前期研究报告,要求内容翔实、数据准确、图文并茂,不少于3000字。查阅与论文相关的英文文献,并翻译出6000英文字符以上的资料。
(2)2024-2024学年第8学期第7周:制定进度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在前期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就学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案进行论证,并给出写作提纲,完成开题报告,约1000字。
(3)2024-2024学年第8学期第8-16周:撰写完成毕业论文。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撰写毕业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