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大多数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体系也日趋完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政府和企业层面都有了一定的认知。我国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创新阶段,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高污染、高排放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逐渐改善。在此背景下,绿色信贷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应运而生。2007年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发布了一份新的信贷政策——《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18],旨在抑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直至2023年,绿色信贷已成为金融工具致力于环境治理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商业银行参与环境治理、响应国家政策的重要手段。
商业银行作为绿色信贷政策的主要实施者,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必然影响着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其中就会产生流动性创造。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和环境风险,其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显著增大。从国内来看,2007年次贷危机让全球经济受到重创,而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影响。商业银行由于其资金优势成为了受害者之一。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保障经济稳定增长,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刺激国内需求。而在这一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增加银行贷款来促进经济增长。从国外来看,2023年,主要为初创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美国明星银行硅谷银行突然宣布被接管,在事实层面宣告倒闭,这也是由流动性风险导致的。因此,流动性危机一旦发生,不仅银行系统受到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甚至社会经济都会发生震荡。近几年,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绿色政策。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3月20日,发布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2021年7月1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稳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后,多家银行宣布加大对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及业务拓展的力度。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主体是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实施目标大多为绿色实体经济企业,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又影响着绿色企业的融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地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提高流动性创造能力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的及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梳理前期研究文献,阐述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机制,得出绿色信贷与流动性创造的因果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商业银行响应绿色信贷政策,开展针对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业务后,流动性创造水平受影响情况,并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同时降低流动性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多次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尤其是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防范金融风险的压力骤增。另一方面,近三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走低,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实体经济市场更加需要流动性来提振信心。因此,针对绿色信贷和流动性创造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是有意义的。
(1)理论意义。探究绿色信贷政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影响机制,对政策实施主体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面进行了研究成果的丰富,对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过程有着理论指导意义,并且在研究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方面给出更多的变量因素,为商业银行更好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提供理论基础,为如何平衡保护环境和降低流动性风险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2)实践意义。其一,对于经营主体——商业银行来说,商业银行作为绿色信贷政策实施主体,能够在改善自身信贷结构的同时显著增强其流动性创造能力。明确绿色信贷和流动性创造之间关系,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开展绿色业务,进行资产在绿色金融政策方面的配置,防范流动性风险。有助商业银行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好地发挥自身金融中介的作用。其二,对于环境治理来说,明确绿色信贷和流动性创造之间关系,有利于商业更加有效地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更好地为绿色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助力于我国绿色能源科技企业地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以16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先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接着阐述绿色信贷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机制,并运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然后指出创新之处。
第二章为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部分,先阐述什么是绿色信贷和流动性创造,接着整理出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对其进行概括,最后进行评述。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知网、百度学术等文献数据库,研读国内外有关绿色信贷和流动性创造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两部分进行理论阐述,一部分为绿色信贷的文献阐述,另一部分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总结。
(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对研究的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根据绿色信贷与流动性创造之间的理论关系,通过获取绿色信贷与流动性创造的指标和数据,运用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证检验结果,根据得到的实证结果以及相关理论给出合理化建议。
研究步骤:
(1)先大量阅读查找国内外相关资料,了解与论题有关的政治及经济背景,明确研究意义,再依据开题报告拓展详细地完成内容第一章引言部分。(2)先查找相关文献,掌握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再分开对绿色信贷和流动性创造这两个关键词进行理论概述。
(3)查找数据库及银行年报数据,对需要的数据进行整理,完成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测度。
(4)运用计量软件,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实证结果,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5)总结研究结论,再根据结论给出政策性建议。
4. 参考文献
[1] 丁军. 环境产业金融支持的框架构建分析——基于环境产业“资本形成—投资效率—金融运行”的逻辑[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40-46.
[2] 李明辉, 孙莎, 刘莉亚. 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4(10):50-60.
[3] 刘妍, 曾刚, 宫长亮.宏观审慎监管下银行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J].投资研究,2020,39(02):4-24.
[4] 钱崇秀, 宋光辉, 许林. 信贷扩张、资产多元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J].管理评论,2018,30(12):13-22.
[5] 钱燕, 张浩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J].上海金融,2020(02):43-52 58.
[6] 钱智通.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风险承担与流动性创造[J].金融与经济济,2016(07):20-26.
[7] 邵传林, 闫永生. 绿色金融之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是双刃剑吗——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准自然实验研究[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0(1):68-77.
[8] 孙洁洁. 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J]. 金融经济.
[9] 汪炜, 戴雁南, 乔桂明. 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研究——基于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准自然实验[J]. 财经问题研究, 2021(8):62-71.
[10] 王宏涛, 马妍, 王一鸣等. 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企业价值——基于绿色金融视角[J].南方金融,2023,No.558(02):21-35.
[11] 王纪鹏, 张阳, 席雁冰.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基于邮储银行的分析[J].邮政研究,2022,38(06):40-48.
[12] 王建琼, 董可.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9,16(04):52-60.
[13] 王晓枫, 王浩.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2(06):526-533.
[14] 杨瑾, 王烁. 商业银行核心存款的估算与流动性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2005(09):40-45.
[15] 喻微锋, 向玲. 竞争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基于城市商业银行放松管制的再检验[J]. 金融发展研究, 2021(9):11.
[16] 张雪兰, 何德旭. 加快构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机制[J].中国金融,2008(05):36-37.
[17] 周凡, 齐天翔, 周伟峰. 资本充足率会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吗?——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17,22(04):42-53 67.
[18] 周民源. 《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规定[J].青海科技,2014(01):38.
[19] 周晔, 王亚梅.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关系研究——兼论流动性创造的周期效应[J].经济学家,2021(09):78-88.
[20] 曾洁. 绿色金融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研究[D]. 湘潭大学, 2019.
[21] 陈杭. 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21.
[22] 陈强. 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第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23] 李晓东. 商业银行竞争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学, 2016.
[24] 罗家伟. 商业银行竞争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22.
[25] 汪志奇. 银行治理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6] 王敬慈. 市场竞争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D].北京理工大学,2017.
[27] 郑天琪. 我国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7.
[28] 周琳琳. 绿色信贷对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
[29] Acharya, V, and H.Naqvi, 2012, “The Seeds of a Crisis: A Theory of Bank Liquidity and Risk Taking over the Business Cycl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06(2), 349-366.
[30] Alan, W. H. , Charles,R. H., Marco,A. P. Economic Contributions of the Green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7-08[J]. Hort Technology, 2011, 21(5):628-638
[31] Allen F. and Gale D , 2004,“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Markets”, Econometrica, 72(4), pp. 1023-1061
[32] Berger, Allen N. and Christa H. S. Bouwman. “Bank Liquidity Creation.”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2 (2009): 3779-3837.
[33] Berger, A.N. , C.H.S.Bouwman, T.Kick, and K.Schaeck, 2016, “Bank Liquidity Creation Following Regulatory Interventions and Capital Support”,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6(4), 115-141.
[34] Bowe,M., O.Kolokolova,and M.Michalski,2019, “Too Big to Care, Too Small to Matter: Macrofinancial Policy and Bank Liquidity Creation”, SSRN Working Paper.
[35] Deep A and Schaefer G. 2004, ”Are Bank Liquidity Transformers?” , Working Paper, Harvard University.
[36] Diamond D W, Dybvig P H.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3, 9l(3):401--419.
[37] Guo Peiyuan. 2014. “Financial Policy Innovation for Social Change: a Case Study of Chinas Green Credit Policy”,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ociology, 24(1): 69 -76.
[38] Jeucken Marcel. 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M].Taylor and Francis:2010-09-23.
[39] Jiang, L., R.Levine, and C.Lin, 2019, “Competition and Bank Liquidity Cre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54(2),513-538.
[40] Labatt S, R White. Environmental Finance: 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Financial Products [M]. Hoboken: John Wileyamp; Sons. Inc, 2002.
[41] Mamun M A ,Boubaker S ,Nguyen D K. Green finance and decarbonization: Evidence from around the world[J].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2022, 46.
[42] Ouyang Haiqin, Guan Chao, Yu Bo. Green finance,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ory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J]. Resources Policy, 2023, 83.
[43] Paul Thompson, Christopher J Cowton. Bringing the environment into bank lending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repor[J]. 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2004(36): 197- 218.
[44] Xiaohui Hou, Shuo Li, Wanli Li, Qing Wang. Bank diversification and liquidity creation: Panel Granger-causality evidence from China[J]. Economic Modelling, 2018, 7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2024学年第7学期17-19周,第8学期第3-6周:进行资料收集及前期研究。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论文有关的中外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综述,撰写前期研究报告,要求内容翔实、数据准确、图文并茂,不少于3000字。
查阅与论文相关的英文文献,并翻译出6000英文字符以上的资料。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