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融资融券交易是我国为了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完善金融市场而推出的重要举措。随着试点的不断推广,融资融券交易的创新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同时也对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继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融资融券在转融通方面和现有法律冲突以及相关细则上还存在不规范的地方。监管过程中必须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前提下推进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从而为融资融券交易的发展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了金融风险监管与风险控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国际范围内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命题。金融风险控制理论不仅结合了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学科交叉,更是对现行复杂状况分析处理的挑战与要求。所以金融风险的预警、监管与处置都是尤为必要的。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直到2010年才开始试点,发展时间较短,因为必须重视对其监管和防控风险。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下经济发展形势的现状,,对融资融券发展的必要性展开诠释。然后对融资融券制度的创新进行分析,使有关各方系统了融资融券创新发展所迎来的机遇。接着融资融券监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境外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融资融券交易过程中监管制度的建立、完善及框架的确立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分析了防范融资融券监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及相关措施,并对融资融券的发展前景做出了预测。本文具有理论参考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和日本是典型代表。美国证券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自由市场,而是一个受到严格监管和控制的市场,美国证券公司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而要受到来自于市场各个层面的监管和限制。在法规制度安排方面,国会1933年和1934分别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规定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定位、在信用交易中的监管范围和职能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要对证券信用交易行为进行规定:包括证券卖空的定义和范围,如何确定证券交易头寸的长短,对证券卖空交易的价格限制条款等。随着监管的发展,自上世纪末以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研究修改卖空管理规则,着手制定《规则SHO》。2004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发布《规则SHO》,以取代《规则10a-1》、《规则10a-2》和《规则3b-3》,同时修改了《规则105》,从而形成了美国证券市场完整的监管体系。日本融资融券设立注意基准以起到警戒作用;严格保证金管理,保证金比率是对融资融券交易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日本政府根据货币供应、通货膨胀及证券市场的状况来确定保证金比率;对证券商的管理要求证券商只能想交易所附近的证券金融公司进行融资融券,且证券商须是交易所;对投资者融资融券的管理有一定的限制;政府对信用交易的规模和总量进行严加控制。
深交所综合研究所所长何杰(2015)表示,融资融券是海外券商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也是2015年行情的主要动力之一,其中融券更是在对冲手段不足情况下成为平衡市场的重要抓手。面临市场的非理性波动,业务规则的修改或许是一种临时性举措,该项制度还需要在长期实践中完善。中国证券金融公司董事长聂庆平(2015)认为,要进一步推动证券公司完善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管理机制,证券公司要采取逆周期调节措施加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提高融资融券业务的各项风险控制比例。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2015)指出:融资融券本身既非天使,也非魔鬼。善用得法,就会变成天使;滥用至极,便堕落成魔鬼。因此,立法者与监管者对待融资融券的正确态度是兴利除弊。核心是诚信与创新并举,规范与发展并重,公平与效率兼顾,安全与便捷并重。任何资本市场的创新业务倘若只讲创新、发展、效率与便捷,不讲诚信、规范、公平与安全,必然误入歧途。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分析新形势下实行融资融券创新的必要性
5. 参考文献
[1] 胡永文.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监管制度的完善.[j].2011.
[2] 孙启飞.融资融券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2011.4
[3]李艳.融资融券法律机制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