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1 18:20:4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普惠金融”这一经济学概念,旨在以消除贫困、实现金融公平为宗旨,力图在一定的能力范围内向有需求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包括农民、低收入人群以及小微企业在内的相关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近年来我国政策不断出台,如我国国务院于2015年底颁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 2020 年)》,将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层面。

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主体,发展普惠金融有着十分现实的需求,也是新形势下银行改革的手段。普惠金融视角下商业银行的发展不但可以拓宽银行自己的业务鹤发展路径,还能够很大程度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因而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业务视角下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而由于商业银行本身的特殊性,在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矛盾冲突,对其发展形成了阻力,这些问题值得探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普惠金融的发展是近些年经济领域关注的重点对象,而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实践应用为我国打赢扶贫攻坚战、构建小康社会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也正因如此,近些年来普惠金融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行。而商业银行作为普惠金融的主要供给体,确保普惠金融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则恰恰对整个国家普惠金融战略能否落地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旨在对普惠金融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可持续性发展做相应研究,阐述普惠金融对与商业银行能够持续平稳发展的重大意义,并用过对已有成效的回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剖析,给出合理的发展建议,解决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视角下诸如经济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协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方面,一个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普惠金融的产生源于金融排斥的现象,anamika sharma(2009)等学者指出,由于逐利性的影响,富人往往能拥有更多的资源,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而与之相对的穷人则会被排斥在外而很难去体会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这势必会造成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人们对于金融产生一种歧视心理,另外,对那些本就不了解金融的人产生不良引导使其加深对金融的误解,这催生了普惠金融,demirg#231;-kunt也指出金融排斥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普惠金融在2005年正式被联合国提出,而其中蕴含的巨大现实意义使得作为经济重要主体的商业银行也逐步开展自己普惠金融方面的业务员,并成效良多。其中的包容性概念在理论上更能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同时,对于各个群体的利益比以往而言更加照顾,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推力良多。chattopadhyay研究后表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度包容的普惠性银行出现,势必会导致经济水平的下滑。isaacmarcelin(2021)等学者通过研究人均gdp、tfp、资本积累和gdp的增长率等指标与普惠金融的高度相关性最终得出银行所有权方面受其普惠金融业务影响颇多,而vijaykumar和sujanithrikawala等学者则通过对2004年至2018年122家日本银行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对发达经济体银行间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

在国内方面,焦瑾璞早在2005年就提出中国是人口大国,对世界性普惠金融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一个稳定化可持续同时具有商业性的模式来维持。葛阳琴等(2013)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已获得诸多成效,司蕾(2020)也指出,随着政策红利的支撑,普惠金融在国内迅猛发展,包容性的选择是中国必然的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20日前 ——完成基础材料收集整理,列好写作提纲;

2022年3月13日前——完成开题报告,提交指导教师;

2022年3月31日前——完成初稿,等待老师指导,并作调整、修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2] anamikasharma.challenges:for building financial inclusive india[eb/ol].2009.

[3] demirg#231; kunt asli; levineross. finance and inequality: theory and evidence[j].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