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带一路”全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新时期针对广大亚、欧、非国家的对外开放新战略,旨在推进相应的区域经济合作。自“一带一路”建设伊始,该倡议通过贸易合作渠道,为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提供了重要的现实经济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互补关系。
根据蒙代尔三元悖论,汇率稳定、资本流动、货币政策保持独立性这三者目标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这也为我国进行汇率形成机制、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构成的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内容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因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选择更加稳健高效的路径。同时,在当前美元主导、多种国际货币竞争并存的情形下,人民币国际化若寻求对其中某种国际货币的完全替代难以实现,应选择合作的重点领域入手,不断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增加其在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使用比重,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基于我国具体内部国情以及外部国际竞争环境,本文着重讨论在“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倡议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如何选择重点国家及区域并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部分。
理论分析方面,依据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理论和经典文献,从贸易角度出发,有甄别地选取出影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人民币合作的相关指标要素如经济体规模、地缘优势、国家人口、贸易规模等;实证分析方面,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中覆盖到的主要活跃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中选取的重要指标,以传统引力模型为基础,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对“一带一路”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潜力进行测算,依据测算结果分析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选择的最优国别和相应策略。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内外理论界对其进行了充分讨论,众多学者认为“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并且开始着力于探讨“一带一路”框架下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进行贸易合作对象的选择研究。
(1)“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总体来说:货币国际化的问题在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但由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课题提出较晚,在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外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研究很少,在此背景下的重点国别选择相关的文献更是未有提及。国外学者大多仅仅在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课题上表示了乐观的态度,但并未加以深入研究(aizenman ,2015;eichengreen and lombardi,2017)。国内学者也大多致力于讨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以及发展前景。韩玉军和王丽(2015)指出“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带动人民币使用范围的扩大,提高人民币的区域化程度,再通过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辐射作用,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随着国内学术界的不断深入研究,王喆和张明(2020)较为全面地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中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问题和路径,指出总体上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使用和接受度仍比较低,这也体现了人民币国际化在不同地区、不同功能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差异,朱小梅和汪天倩(2020)建立了多变量svar模型,选择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及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率代表性指标,对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19个样本国家做了具体的分析。程贵和李杰(2021)结合新发展格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样本,运用 som 神经网络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法,从人民币国际化空间布局角度分析了如何因地制宜,选取国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张发林等(2022)总结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应依据既有货币势力范围、政治关系和经贸基础三个因素,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对象进行次序选择,然后制定针对性的具体策略。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经与导师商量后,我制定了如下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搜集并整理文献资料和相关数据,调试软件,做好选题。
第二阶段(2022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文献综述并概述相关理论;搭建毕业论文框架;做好理论分析。
5. 参考文献
[1]程贵,李杰.新发展格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布局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1,36(02):52-66.
[2]程贵,张小霞.“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检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0,40(10):80-9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